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--马铃薯(土豆)病虫害论文

马铃薯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胁迫诱导表达特性分析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前言第12-23页
    1.1 马铃薯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中国马铃薯生产概况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马铃薯种质资源第13-14页
    1.2 马铃薯晚疫病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危害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第15-16页
    1.3 热激蛋白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热激蛋白的分类及分布特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热激蛋白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胁迫环境与植物小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第20页
    1.4 植物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植物表达载体与农杆菌遗传转化第21页
    1.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-23页
第二章 马铃薯小热激蛋白sHSP-F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3-32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样品来源及保存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供试菌种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 主要仪器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 培养基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5 试剂及配置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组培苗的培养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晚疫病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实生苗活体接种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总RNA的提取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引物设计及PCR扩增第25-26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sHSP-F基因的克隆及基因序列分析第27-30页
    3 小结与讨论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小结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讨论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植物总RNA的提取方法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sHSP-F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30-32页
第三章 sHSP-F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转化第32-45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供试材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主要仪器和耗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 试剂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 培养基及溶液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方法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sHSP-FPCR产物的扩增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目的基因sHSP-FPCR产物的纯化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PCR产物的连接、转化、克隆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阳性克隆重组子鉴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序列测定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6 重组pMD18-T质粒提取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 重组质粒双酶切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8 切胶回收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9 植物表达载体p1301m的提取、双酶切与纯化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0 目的基因sHSP-F与p1301m连接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1 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双酶切及测序验证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2 电击转化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3 热激转化法第38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38-42页
    3 小结与讨论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小结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讨论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两种转化农杆菌方法的比较及阳性克隆验证第43-45页
第四章 sHSP-F基因胁迫诱导表达初步分析第45-53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供试材料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培养基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试验材料培养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引物设计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不同胁迫环境下马铃薯易感品种FW的处理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总RNA的提取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RT-PCR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6 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表达检测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 数据分析第48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总RNA浓度和质量检测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sHSP-F基因检测体系的建立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qPCRsHSP-F基因表达检测结果第49-51页
    3 小结与讨论第51-53页
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3-55页
    5.1 全文总结第53-54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2页
附录第62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个人简介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螺虫乙酯及其代谢物的稳定性和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消解研究
下一篇: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性与遗传多样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