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

人格权身份化理论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前言第9-12页
    (一)选题意义第9页
    (二)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(三)内容框架第10-11页
    (四)创新与不足第11-12页
一、人格权身份化理论的历史考评第12-23页
    (一)古罗马法上的人格与身份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 人格的多重含义与身份的颠沛流离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 人格权的追本溯源与身份权的困兽之斗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3.人格权身份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定外延第15-18页
    (二)大陆法系代表民法典上的人格权身份化表现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《法国民法典》上的人格权身份化表现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《德国民法典》上的人格权身份化表现第19-20页
    (三)中华法系民法演变史上的人格权身份化印记第20-23页
二、人格权身份化现象的当代观察第23-43页
    (一)人格权身份化的现实观察第2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 弱势群体的人格权身份化表现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 组织成员的人格权身份化表现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 特殊主体的人格权身份化表现第29-34页
    (二)人格权身份化的理论观察第34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 一般人格权的理论及其身份化可能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 人格权“从契约到身份”的理论假想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 人格权商品化与身份化的理论关联第39-43页
三、人格权身份化理论的本质探析第43-53页
    (一)“法学怪兽”之难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 无财产即无人格的理论之难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 无身份即无财产的现实之难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 无身份即无人格的逻辑之难第46-48页
    (二)“法学怪兽”之解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1. 以权利本质化解理论之难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 以应然之法冰释现实之难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 以支配关系解释逻辑之难第51-53页
结束语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附录:本人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刑民交错案件的程序选择
下一篇:我国慈善组织监管法律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