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光电池论文--太阳能电池论文

混合给体有机小分子光伏器件性能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意义和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1.2 太阳能电池发展史第12-16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光伏产业的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19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9-20页
第二章 太阳能电池第20-33页
    2.1 光电太阳能电池的分类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硅基太阳能电池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非硅基无机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有机太阳能电池第24-25页
    2.2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单层结构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双层结构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三层及多层结构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体异质结结构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级联结构第27-28页
    2.3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作用原理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半导体的光电效应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29-30页
    2.4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参数第30-31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1-33页
第三章 阴极修饰层和双给体薄层型结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33-53页
    3.1 阴极修饰层器件的制备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材料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设备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器件的制备和测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3.2 双给体薄层型器件的制备第39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器件的制备和测试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结果分析第42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Pentacene和Rubrene作为双给体层对器件性能的研究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SubPc和Rubrene作为双给体层对器件性能的研究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3 Irppy3和Rubrene作为双给体层对器件性能的研究第48-51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四章 双给体互相混合型结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第53-62页
    4.1 实验准备第53页
    4.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Rubrene和SubPc的混合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Pentacene和Rubrene的混合第58-61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2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0页
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0-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数据挖掘的典型输电线路工频电磁场强度等级划分
下一篇:输电导线风雨致振机理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