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--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--巷道支护论文

巷道围岩应力场结构表征及其稳定性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9-19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围岩变形和压力理论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外巷道支护理论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主应力迹线在各个领域上的应用第14-16页
    1.3 存在的问题第16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第17-19页
2 主应力迹线及应力场拓扑结构的表征第19-29页
    2.1 应力张量和应力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应力张量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应力场第19-20页
    2.2 主应力和主应力迹线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主应力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应力迹线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主应力迹线与其他可视化方法的区别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应力场拓扑结构的表征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应力场拓扑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退化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张量指数与分界线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退化点类型第25-2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3 巷道围岩应力场结构的数值分析第29-44页
    3.1 数值模拟方案设计第29-30页
    3.2 FLAC2D软件介绍第30页
    3.3 不同侧压系数下圆形巷道应力场结构第30-35页
    3.4 不同断面均质岩巷应力场结构第35-37页
    3.5 圆形煤巷应力场结构第37-38页
    3.6 两个相邻均质岩巷的应力场结构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λ=1情况下应力场结构及稳定性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λ>1情况下应力场结构及稳定性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42-44页
4 巷道围岩应力场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第44-51页
    4.1 巷道围岩稳定性的概念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岩体结构稳定性的涵义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岩体结构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第45页
    4.2 巷道围岩稳定性与应力场结构的关系第45-46页
    4.3 基于应力场结构的巷道围岩稳定性准则第46-47页
    4.4 基于准则对现有围岩控制理论的解释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新奥法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等应力轴比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卸压槽原理第49-5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5 工程实例分析第51-57页
    5.1 工程概况第51页
    5.2 分析目的与分析内容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分析目的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分析内容第51页
    5.3 巷道支护效果数值模拟及分析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模型建立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无支护条件下巷道变形特征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支护后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6 结论及展望第57-60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7-58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8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参考文献第61-65页
附录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煤矸石中高岭土的分选及煅烧增白试验研究
下一篇:急斜特厚煤层群层间岩柱应力传递致灾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