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临床研究 | 第9页 |
1 资料与方法 | 第9-15页 |
1.1 病例来源 | 第9页 |
1.2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| 第9页 |
1.3 影像学检查及表现 | 第9-10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及方法 | 第12-15页 |
1.6 统计分析方法 | 第15页 |
2.结果 | 第15-18页 |
2.1 植骨融合评价标准的统计分析 | 第16页 |
2.2 恢复情况评价标准的统计分析 | 第16页 |
2.3 腰椎前凸角的统计分析 | 第16页 |
2.4 腰椎动力位前凸角差值统计分析 | 第16页 |
2.5 椎间盘退变等级统计分析 | 第16-17页 |
2.6 评价标准的统计分析 | 第17-18页 |
讨论 | 第18-26页 |
1 发病机理 | 第18-20页 |
1.1 中西医概念及发病因素 | 第18-20页 |
2 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表现 | 第20页 |
2.1 腰椎峡部裂的症状与体征 | 第20页 |
3 影像学表现 | 第20-21页 |
3.1 X线表现 | 第20-21页 |
3.2 CT表现 | 第21页 |
3.3 MRI表现 | 第21页 |
4 治疗 | 第21-23页 |
4.1 保守治疗 | 第21-22页 |
4.2 手术治疗 | 第22-23页 |
5 关于钉椎板钩内固定系统加峡部植骨内固定术的讨论 | 第23-24页 |
5.1 手术适应证 | 第23页 |
5.2 该术式的优点 | 第23-24页 |
6 该研究结果的分析 | 第24-26页 |
6.1 椎间盘的退变因素 | 第24-25页 |
6.2 临床疗效 | 第25-26页 |
结论 | 第26-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7-29页 |
综述 | 第2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41页 |
附录 | 第41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
发表论文 | 第49-53页 |
详细摘要 | 第53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