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论文--高层建筑结构论文

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的结构优化布置及其抗震性能分析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 1.2 高层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的现状探讨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小震性能分析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罕遇地震的抗震设计方法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分析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20-22页
第二章 剪力墙结构在高层住宅中的设计第22-39页
    2.1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常用建筑平面第22-25页
    2.2 墙肢比率的分析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墙肢比率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际工程墙肢比率的统计第25-28页
    2.3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剪力墙的构造要求第30页
    2.4 剪力墙结构在高层住宅中的应用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结构布置参数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软件介绍及参数选取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力学性能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7-39页
第三章 墙肢比率对结构小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及优化探讨第39-55页
    3.1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原则第39页
    3.2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方案第3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优化方案描述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优化结果分析第48-50页
    3.3 分户墙的墙肢比率对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影响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分户墙的墙肢比率对结构周期及变形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分户墙的墙肢比率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分户墙的墙肢比率对底层轴压比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四章 墙肢比率对结构大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第55-81页
    4.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第55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梁、柱单元的模拟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剪力墙单元的模拟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材料本构的模拟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弹塑性分析结果的评价指标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地震波的选取第60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结构动力方程的建立第65页
    4.2 基于Perform-3D的动力弹塑性分析第65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模型检验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墙肢比率对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影响第67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墙肢比率对大震下构件性能的影响第71-74页
    4.3 基于MIDAS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第74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Pushover分析的方法介绍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Pushover性能点结果分析第76-7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9-81页
第五章 某超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第81-91页
    5.1 项目概况第81-83页
    5.2 墙肢比率对优化设计结果的研究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墙肢比率的调整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墙肢比率对优化设计结果的研究第84-86页
    5.3 原方案构造要求及参数选取的优化调整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框架梁等构造要求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计算参数选取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第88-8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9-91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1-94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91-92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92-94页
参考文献第94-97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7-98页
致谢第98-99页
附件第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三角形截面微通道中流体的流动和换热特性的理论研究和结构优化
下一篇:悬浮滤料生物流化反应器应用于微污染水处理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