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地质学论文--历史地质学、地层学论文--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论文--古生代(界)论文

晚古生代贺根山洋构造演化历史:来自同位素年龄和地球化学的证据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1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兴蒙造山带构造演化模型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乌里雅斯台陆缘带岩浆作用研究现状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贺根山蛇绿岩增生杂岩带蛇绿岩的研究现状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存在问题第20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21页
    1.5 工作量统计第21-22页
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22-27页
    2.1 区域地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寒武系-志留系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泥盆系-二叠系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中、新生界第23页
    2.2 区域岩浆活动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侵入岩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火山岩第25页
    2.3 区域构造概况第25-27页
第3章 测试方法及原理第27-29页
    3.1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第27页
    3.2 LA-ICP-MS锆石U-Pb定年第27-29页
第4章 乌里雅斯台活动陆缘岩浆作用第29-45页
    4.1 野外地质特征及岩石学特征第29-32页
    4.2 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第32-38页
    4.3 LA-ICP-MS锆石U-Pb年代学特征第38-43页
    4.4 锆石Hf同位素特征第43-45页
第5章 贺根山蛇绿岩增生杂岩带岩浆作用第45-63页
    5.1 野外地质特征及岩石学特征第45-48页
    5.2 全岩地球化学特征第48-54页
    5.3 LA-ICP-MS锆石U-Pb年代学特征第54-62页
    5.4 锆石Hf同位素特征第62-63页
第6章 岩浆岩成因及构造意义第63-69页
    6.1 乌里雅斯台陆缘带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岩浆作用时期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岩浆岩成因第63-65页
    6.2 贺根山蛇绿岩增生杂岩带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岩浆作用时期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岩浆岩成因第65-66页
    6.3 构造背景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古亚洲洋(温都尔庙洋)北向俯冲开始时间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贺根山洋闭合时限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贺根山洋闭合后局部伸展作用时限第68-69页
结论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4页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74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GPS与恒温晶振同步技术的磁共振找水仪控制系统设计
下一篇:松辽盆地东岭—梨树断陷热年代学年龄约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