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引言 | 第10-14页 |
1.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| 第13-14页 |
2 文献评述与理论依据 | 第14-22页 |
2.1 文献评述 | 第14-17页 |
2.2 理论依据 | 第17-22页 |
2.2.1 概念鉴定 | 第17页 |
2.2.2 基础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3 主成分分析方法 | 第18-21页 |
2.2.4 协调度计算 | 第21-22页 |
3 内蒙古矿产资源开发对畜牧业的影响 | 第22-39页 |
3.1 矿产资源开发现状 | 第22-28页 |
3.1.1 矿产资源分布、种类及储量 | 第22-24页 |
3.1.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| 第24-28页 |
3.2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现状 | 第28-33页 |
3.2.1 草原面积广阔,饲草料资源丰富 | 第28-29页 |
3.2.2 畜牧业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| 第29-31页 |
3.2.3 畜产品产量情况 | 第31-32页 |
3.2.4 畜牧业经济实力情况 | 第32-33页 |
3.3 矿产资源开发对畜牧业的影响 | 第33-39页 |
3.3.1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3.3.2 生态环境对畜牧业的影响-以西乌旗和鄂托克旗实地调研为例 | 第35-39页 |
4 矿产资源富集型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估 | 第39-54页 |
4.1 构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| 第39-42页 |
4.1.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| 第39页 |
4.1.2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9-40页 |
4.1.3 指标体系中各子系统指标的描述 | 第40-42页 |
4.2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| 第42-54页 |
4.2.1 数据来源 | 第42-43页 |
4.2.2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| 第43-44页 |
4.2.3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评价值和综合指数计算 | 第44-50页 |
4.2.4 评估结果及趋势分析 | 第50-53页 |
4.2.5 协调度分析 | 第53-54页 |
5 结论和政策建议 | 第54-58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54-55页 |
5.1.1 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波动幅度最大 | 第54页 |
5.1.2 畜牧业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平稳提高 | 第54页 |
5.1.3 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| 第54页 |
5.1.4 畜牧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波动幅度比较大 | 第54-55页 |
5.1.5 畜牧业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| 第55页 |
5.1.6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逐步趋向协调状态 | 第55页 |
5.2 制约矿产资源富集型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| 第55-56页 |
5.2.1 优质不优价打击牧民的积极性 | 第55页 |
5.2.2 生态环境恶化,增加了畜牧业成本 | 第55-56页 |
5.2.3 农牧民承担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比较薄弱 | 第56页 |
5.3 政策建议 | 第56-58页 |
5.3.1 保护牛羊肉品牌,延长产业链条,打造高端产品 | 第56页 |
5.3.2 加强天然草地的保护,改变牧民被动参与管理的局面 | 第56页 |
5.3.3 完善牲畜疾病防控技术体系,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 | 第56-57页 |
5.3.4 加强环境治理、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