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1 引言 | 第10-13页 |
| 1.1 选题意义及选题依据 | 第10页 |
| 1.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0-11页 |
| 1.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| 1.3.2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| 第11页 |
| 1.3.3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1.4 研究进展及工作量 | 第12-13页 |
| 2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3-18页 |
| 2.1 大地构造背景及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| 第13-15页 |
| 2.1.1 北部造山带 | 第14页 |
| 2.1.2 索伦缝合带 | 第14页 |
| 2.1.3 南部造山带 | 第14-15页 |
| 2.1.4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板缘造山带 | 第15页 |
| 2.2 早二叠世火山岩 | 第15-18页 |
| 2.2.1 大石寨组火山岩 | 第15-16页 |
| 2.2.2 苏吉组火山岩 | 第16页 |
| 2.2.3 大红山组火山岩 | 第16-18页 |
| 3 样品描述和实验方法 | 第18-21页 |
| 3.1 样本描述 | 第18页 |
| 3.2 分析方法 | 第18-21页 |
| 3.2.1 单矿物挑选和制靶 | 第18-20页 |
| 3.2.2 锆石U-Pb同位素测年龄 | 第20页 |
| 3.2.3 全岩地球化学 | 第20-21页 |
| 4 实验结果 | 第21-30页 |
| 4.1 LA-ICP-MS法锆石U-Pb年龄测定 | 第21-22页 |
| 4.2 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 | 第22-30页 |
| 4.2.1 早二叠世大红山组火山岩 | 第22-23页 |
| 4.2.2 早二叠世苏吉组火山岩 | 第23-30页 |
| 5 讨论 | 第30-40页 |
| 5.1 华北板块北缘及其增生带晚古生代火山岩的成岩年龄 | 第30-31页 |
| 5.2 华北板块北缘及其增生带晚古生代火山岩的岩石成因 | 第31-34页 |
| 5.2.1 大红山组火山岩的岩石成因 | 第31-32页 |
| 5.2.2 苏吉组火山岩的岩石成因 | 第32-34页 |
| 5.3 构造意义 | 第34-40页 |
| 6 结论 | 第40-41页 |
| 致谢 | 第41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