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地基基础论文--桩基及深基础论文--桩基论文

后压浆灌注桩承载性状研究及应用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-17页
第2章 后压浆灌注桩的技术应用案例第17-29页
    2.1 工程概况与工程地质条件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工程概述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工程气象条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区域地质构造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工程地质条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水文地质条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水、土腐蚀性评价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7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桩基参数第19-21页
    2.2 灌注桩施工工艺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施工工艺流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灌注桩施工工艺控制第22-25页
    2.3 后压浆施工工艺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施工工艺流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后压浆施工工艺参数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后压浆施工工序第27-28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28-29页
第3章 后压浆灌注桩检测试验第29-44页
    3.1 检测试验总体设计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检测数量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检测样品状态第29页
    3.2 检测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超声波法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低应变法第30-32页
    3.3 主要设备仪器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静载试验设备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静载试验仪器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超声波测试仪器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低应变检测试验仪器第33-34页
    3.4 检测结果分析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超声波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低应变法第39页
    3.5 静载荷装置设计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设计方案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弯矩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3.6 小结第42-44页
第4章 后压浆灌注桩承载特性及机理分析第44-51页
    4.1 灌注桩单桩承载力计算第44-47页
    4.2 桩端注浆承载力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4.3 桩侧注浆承载力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4.4 桩端桩侧注浆承载力分析第49页
    4.5 后压浆灌注桩工艺参数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压浆压力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压浆量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终止条件第50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50-51页
第5章 后压浆灌注桩承载性状特性数值模拟分析第51-61页
    5.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有限元理论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模型的建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本构模型的选取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边界条件和接触面的处理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计算工况及材料参数第55-56页
    5.2 后压浆灌注桩数值分析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桩顶沉降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桩身轴力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桩端注浆体范围对桩顶沉降的影响分析第59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59-61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1-63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1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1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视频烟雾运动检测的火灾探测方法研究
下一篇:混凝土输送泵防堵泵系统中浆叶结构与面型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