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34页 |
·中空结构的合成方法 | 第8-22页 |
·传统的硬模板法 | 第8-18页 |
·L-B-L 组装 | 第9-10页 |
·直接化学沉积 | 第10-12页 |
·表层的化学吸附 | 第12-14页 |
·由介孔壳纳米铸型 | 第14-16页 |
·以胶体晶体为模板的熔模法 | 第16-17页 |
·其他的方法及模板 | 第17-18页 |
·牺牲模板法 | 第18-19页 |
·软模板法 | 第19-20页 |
·无模板法 | 第20-22页 |
·铃铛型中空结构 | 第22-25页 |
·自下而上(Bottom-up)法组装纳米铃铛 | 第22-24页 |
·自上而下(Top-Down)法组装纳米铃铛 | 第24-25页 |
·其他方法组装纳米铃铛 | 第25页 |
·模板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材料 | 第25-28页 |
·胶体晶体模板的制备 | 第26页 |
·大孔材料制备的溶胶-凝胶化学 | 第26-27页 |
·聚合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结构 | 第27-28页 |
·纳米晶沉积和烧结制备大孔材料 | 第28页 |
·以核壳微球为模板制备大孔材料 | 第28页 |
·中空结构的应用 | 第28-33页 |
·锂离子电池 | 第28-30页 |
·催化和传感 | 第30-31页 |
·生物应用 | 第31-33页 |
·本文的设计思路 | 第33-34页 |
第二章 内部带有SiO_2-Pd 微球的相互连通的大孔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| 第34-45页 |
·引言 | 第34-3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5-39页 |
·实验原料 | 第35-36页 |
·带有Pd 纳米粒子的SiO_2 微球的制备 | 第36-37页 |
·SiO_2-Pd/PS 无机有机核壳微球的制备 | 第37页 |
·带有可移动SiO_2-Pd 微球的相互连通的大孔SiO_2 的制备 | 第37-38页 |
·不同Pd 含量对催化性质的影响 | 第38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38-3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4页 |
·SiO_2-Pd 微球 | 第39-40页 |
·SiO_2-Pd/PS 无机有机核壳微球 | 第40-42页 |
·带有可移动SiO_2-Pd 微球的相互连通的大孔SiO_2 材料 | 第42-43页 |
·不同Pd 含量对环己烷催化氧化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内部带有SiO_2/ZrO_2-WOx微球的中空铃铛型结构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| 第45-70页 |
·引言 | 第4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5-50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46页 |
·SiO_2/ZrO_2 核壳微球的制备 | 第46-47页 |
·SiO_2/ZrO_2/PS 核壳微球的制备 | 第47-49页 |
·乳液聚合法 | 第48页 |
·分散聚合法 | 第48-49页 |
·SiO_2/ZrO_2-钨盐/PS 微球的制备 | 第49页 |
·SiO_2/ZrO_2-WOx@ SiO_2 铃铛型微球的制备 | 第49页 |
·催化性质的考察 | 第49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49-5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0-69页 |
·SiO_2/ZrO_2 核壳微球 | 第50-56页 |
·表面活性剂类型对SiO_2/ZrO_2 核壳微球的影响 | 第50-54页 |
·PVP 用量对SiO_2/ZrO_2 核壳微球的影响 | 第54页 |
·PVP 分子量对SiO_2/ZrO_2 核壳微球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·SiO_2/ZrO_2/PS 核壳微球 | 第56-61页 |
·乳液聚合法合成SiO_2/ZrO_2/PS 核壳微球 | 第57-59页 |
·分散聚合法合成SiO_2/ZrO_2/PS 核壳微球 | 第59-61页 |
·SiO_2/ZrO_2-钨盐/PS 微球 | 第61-63页 |
·SiO_2/ZrO_2-钨盐/PS/SiO_2 微球 | 第63页 |
·SiO_2/ZrO_2-WOx@ SiO_2 铃铛型微球 | 第63-66页 |
·铃铛型微球的催化性能 | 第66-69页 |
·小结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摘要 | 第81-83页 |
Abstract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