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无机化学论文--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--第Ⅳ族非金属元素(碳和硅)及其化合物论文--碳C论文

碳量子点增敏的小分子化合物化学发光机理与应用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中英文缩略词表第8-9页
第1章 绪论第9-23页
    1.1 化学发光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第9页
    1.2 碳量子点在化学发光领域的应用第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碳量子点的概念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碳量子的光学性能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碳量子点参与的化学发光体系第11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碳量子点在化学发光体系中的作用第21页
    1.3 本课题的立题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1-23页
第2章 荧光碳量子的制备第23-27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-24页
    2.2 材料和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仪器设备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化学试剂第25页
    2.3 制备流程第25页
    2.4 表征结果第25-27页
第3章 碱性高锰酸钾—碳量子点化学发光体系检测半胱氨酸第27-4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7-29页
    3.2 材料和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仪器设备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化学试剂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样品制备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化学发光分析检测流程第29-30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30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分析条件的优化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体系的化学发光机理研究第31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干扰试验第38-39页
    3.4 实际样品检测和回收率实验第39-40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40-41页
第4章 亚硫酸盐—碳量子点化学发光酸性体系检测溴酸盐的机理研究第41-52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1-42页
    4.2 材料和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仪器设备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化学试剂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样品制备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化学发光分析检测流程第42-43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分析条件的优化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体系的化学发光机理研究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标准曲线和检出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干扰试验第49-50页
    4.4 实际样品检测及回收率实验第50-51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51-52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2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2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2-63页
综述第63-73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0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晶@Au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光性质
下一篇:Ti3SiC2/Al-M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