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河套盆地高砷地下水及沉积物中脂类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特征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1-22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0页 |
1.2.1 沉积有机物的埋藏与生物标志物应用 | 第13-16页 |
1.2.2 高砷含水层有机物来源 | 第16-18页 |
1.2.3 有机物在砷释放过程的作用 | 第18-19页 |
1.2.4 河套盆地高砷地下水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3 科学问题的提出 | 第20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20-22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21页 |
1.4.3 项目支撑 | 第21-22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22-25页 |
2.1 河套盆地自然地理 | 第22-23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22页 |
2.1.2 气候与降水 | 第22-23页 |
2.2 河套盆地古地理及古环境 | 第23-24页 |
2.3 研究区沉积物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4-25页 |
3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2页 |
3.1 样品采集 | 第25-26页 |
3.2 沉积物与地下水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3 脂类有机质提取与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3.1 脂类有机的提取 | 第27-29页 |
3.3.2 单体碳同位素标准物质制作 | 第29-30页 |
3.3.3 脂类有机物分析 | 第30页 |
3.4 生物标志物参数计算 | 第30-32页 |
4 沉积物地球化学及脂类特征 | 第32-45页 |
4.1 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2-36页 |
4.1.1 沉积物岩性特征 | 第32-33页 |
4.1.2 沉积物主要组分特征 | 第33-36页 |
4.2 脂类有机物特征 | 第36-38页 |
4.2.1 烃类组分 | 第36页 |
4.2.2 藿烷与甾烷 | 第36-37页 |
4.2.3 脂肪酸组分 | 第37页 |
4.2.4 脂肪醇组分 | 第37-38页 |
4.3 单体碳同位素 | 第38-40页 |
4.4 脂类有机物空间变化 | 第40-44页 |
4.5 小结 | 第44-45页 |
5 地下水水化学及脂类特征 | 第45-52页 |
5.1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| 第45-46页 |
5.2 地下水脂类总体特征 | 第46-50页 |
5.2.1 烃类组分 | 第46-47页 |
5.2.2 藿烷与甾烷 | 第47页 |
5.2.3 脂肪酸组分 | 第47页 |
5.2.4 脂肪醇组分 | 第47-48页 |
5.2.5 单体碳同位素 | 第48-50页 |
5.3 地下水脂类空间变化 | 第50页 |
5.4 地下水物化条件对脂类特征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5.5 小结 | 第51-52页 |
6 脂类特征、来源及其与砷释放关系 | 第52-62页 |
6.1 沉积物地球化学对地下水砷含量的影响 | 第52页 |
6.2 沉积物与地下水脂类来源 | 第52-57页 |
6.2.1 沉积物与地下水脂类异同 | 第52-54页 |
6.2.2 沉积有机物来源 | 第54-56页 |
6.2.3 地下水溶解性有机物来源 | 第56-57页 |
6.3 脂类有机物的降解与砷释放关系 | 第57-61页 |
6.4 小结 | 第61-62页 |
7 结论及建议 | 第62-64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62-63页 |
7.2 存在问题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6页 |
附录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