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8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研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研究 | 第13-18页 |
1.3 研究方法、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3.3 研究技术路线图 | 第20页 |
1.4 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20-21页 |
2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1-24页 |
2.1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| 第21-22页 |
2.1.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| 第21页 |
2.1.2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| 第21-22页 |
2.2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理论基础 | 第22-24页 |
2.2.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| 第22页 |
2.2.2 协同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3 四化同步发展理论 | 第23-24页 |
3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| 第24-33页 |
3.1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| 第24-26页 |
3.1.1 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| 第24页 |
3.1.2 城镇发展规模扩大 | 第24-25页 |
3.1.3 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| 第25页 |
3.1.4 城镇公共服务质量提升 | 第25-26页 |
3.1.5 城镇环境得到改善 | 第26页 |
3.2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| 第26-29页 |
3.2.1 生产投入 | 第26-27页 |
3.2.2 经营模式 | 第27页 |
3.2.3 产出水平 | 第27-28页 |
3.2.4 农民生活水平 | 第28页 |
3.2.5 农业绿色发展 | 第28-29页 |
3.3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3.1 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作用机制 | 第29-31页 |
3.3.2 农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 | 第31-3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4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的实证研究 | 第33-47页 |
4.1 指标的选取 | 第33-34页 |
4.1.1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3-34页 |
4.1.2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4页 |
4.2 数据和模型的选取 | 第34-35页 |
4.3 实证分析 | 第35-43页 |
4.3.1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测度 | 第35-38页 |
4.3.2 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测度 | 第38-41页 |
4.3.3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测度 | 第41-43页 |
4.4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6页 |
4.4.1 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| 第43-44页 |
4.4.2 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| 第44-45页 |
4.4.3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45-4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5 促进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47-53页 |
5.1 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,加强城镇产业支撑 | 第47-49页 |
5.1.1 积极推进户籍,土地,社保制度改革 | 第47-48页 |
5.1.2 强化城镇产业支撑 | 第48-49页 |
5.2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,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 | 第49-50页 |
5.2.1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| 第49页 |
5.2.2 加大资金投入,推动科技创新 | 第49-50页 |
5.3 统筹城乡发展,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| 第50-52页 |
5.3.1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| 第50-51页 |
5.3.2 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| 第51-52页 |
5.4 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,共建城乡生态文明 | 第52-53页 |
6 结论与不足 | 第53-54页 |
6.1 结论 | 第53页 |
6.2 不足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后记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