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0-14页 |
第1章 综述 | 第14-28页 |
1.1 RSV抗肿瘤作用 | 第14-15页 |
1.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| 第15-19页 |
1.2.1 肿瘤细胞周期阻滞 | 第15-16页 |
1.2.2 调节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 | 第16-17页 |
1.2.3 线粒体诱导凋亡途径 | 第17-18页 |
1.2.4 与凋亡相关的病理生理过程 | 第18-19页 |
1.3 诱导细胞自噬 | 第19-20页 |
1.4 展望 | 第20-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-28页 |
第2章 白藜芦醇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线粒体机制 | 第28-54页 |
2.1 序言 | 第28页 |
2.2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28-30页 |
2.2.1 实验材料 | 第28页 |
2.2.2 实验试剂 | 第28-29页 |
2.2.3 实验仪器 | 第29-30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30-36页 |
2.3.1 细胞复苏 | 第30页 |
2.3.2 细胞的培养与收集 | 第30页 |
2.3.3 细胞毒性实验 | 第30-31页 |
2.3.4 细胞氧消耗速率测定 | 第31-32页 |
2.3.5 细胞内ROS的测定 | 第32页 |
2.3.6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| 第32-33页 |
2.3.7 线粒体DNA拷贝数测定 | 第33-34页 |
2.3.8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及呼吸状态测定 | 第34-35页 |
2.3.9 细胞中乳酸浓度测定 | 第35页 |
2.3.10 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| 第35页 |
2.3.11 引物列表 | 第35-36页 |
2.3.12 统计学分析 | 第36页 |
2.4 结果 | 第36-49页 |
2.4.1 细胞毒性实验 | 第36-37页 |
2.4.2 完整细胞的基础呼吸速率 | 第37-38页 |
2.4.3 完整细胞中线粒体ROUTINE、LEAK、ETS及SRC变化情况 | 第38-41页 |
2.4.4 细胞中ROS水平变化 | 第41-42页 |
2.4.5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| 第42-43页 |
2.4.6 mtDNA拷贝数变化 | 第43-44页 |
2.4.7 线粒体呼吸状态及复合物活性 | 第44-47页 |
2.4.8 RSV处理之后HeLa细胞内乳酸的水平变化 | 第47-48页 |
2.4.9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MMP变化 | 第48-49页 |
2.5 讨论 | 第49-51页 |
2.6 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第3章 RSV抑制HELA细胞线粒体引发自噬发生 | 第54-66页 |
3.1 序言 | 第54页 |
3.2 实验材料和仪器 | 第54-55页 |
3.2.1 实验材料 | 第54页 |
3.2.2 实验试剂 | 第54-55页 |
3.2.3 实验仪器 | 第55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55-58页 |
3.3.1 细胞培养及制备 | 第55页 |
3.3.2 细胞中LC3的表达量变化 | 第55-56页 |
3.3.3 免疫荧光检测细胞自噬 | 第56-57页 |
3.3.4 统计学分析 | 第57-58页 |
3.4 结果 | 第58-61页 |
3.4.1 细胞中LC3表达水平 | 第58页 |
3.4.2 细胞内LC3蛋白的表达 | 第58-61页 |
3.5 讨论 | 第61-63页 |
3.6 结论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