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研究--以苏州市为例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2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选题意义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16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9页 |
一、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16-18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9-21页 |
一、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二、研究的不足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21-22页 |
一、社区 | 第21页 |
二、居家养老模式 | 第21页 |
三、居家养老 | 第21-22页 |
四、居家养老服务 | 第22页 |
五、居家养老服务供给 | 第22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一、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| 第22-23页 |
二、公共物品理论 | 第23页 |
三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苏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 | 第25-40页 |
第一节 苏州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概况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苏州市调研样本老人的需求状况 | 第26-33页 |
一、样本情况 | 第26页 |
二、基本信息 | 第26-30页 |
三、所在社区居家养老状况和需求情况 | 第30-33页 |
第三节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3-40页 |
一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 | 第34-37页 |
二、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及经验借鉴 | 第40-47页 |
第一节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发展历程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典型模式 | 第41-42页 |
一、上海的代币券模式 | 第41页 |
二、浙江宁波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| 第41-42页 |
三、江苏无锡的民办公助 | 第42页 |
四、大连的家庭养老院模式 | 第42页 |
五、北京市无围墙养老模式 | 第42页 |
第三节 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实践 | 第42-45页 |
一、美国居家养老援助模式 | 第42-43页 |
二、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模式 | 第43-44页 |
三、英国社区照顾模式 | 第44-45页 |
四、瑞典社区的居家养老模式 | 第45页 |
第四节 国外居家养老模式的经验借鉴 | 第45-47页 |
一、政府在社区养老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与支持 | 第45-46页 |
二、充分依靠社区提供养老服务 | 第46页 |
三、针对养老对象进行分层和分类护理 | 第46页 |
四、重视专业养老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促进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| 第47-54页 |
第一节 提高服务供给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 | 第47-48页 |
一、服务内容和方式多样化 | 第47页 |
二、强化医疗保健项目 | 第47页 |
三、丰富社区老年文体活动 | 第47-48页 |
四、注重精神慰藉活动 | 第48页 |
第二节 提升城市社区服务质量和数量 | 第48-50页 |
一、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 | 第48页 |
二、注重老年人家庭成员的基础性作用 | 第48-49页 |
三、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| 第49-50页 |
四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| 第50页 |
五、增设社区服务设施 | 第50页 |
第三节 建立完善的服务评估机制 | 第50-51页 |
一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管 | 第50-51页 |
三、加强对组织机构的监管 | 第51页 |
第四节 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 | 第51-52页 |
一、政府作为主要的供给主体 | 第51-52页 |
二、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 | 第52页 |
第五节 完善有关政策法规 | 第52-54页 |
一、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制度 | 第52页 |
二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附录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