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喜剧元素研究--以《西厢记》为例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22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中外喜剧发展概述 | 第10-13页 |
1.2.1 国外喜剧发展概述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喜剧发展概述 | 第11-13页 |
1.3 中外对喜剧本质的论述 | 第13-20页 |
1.3.1 国外对喜剧本质的论述 | 第13-16页 |
1.3.2 国内对喜剧本质的论述 | 第16-20页 |
1.4 喜剧元素概念界定 | 第20页 |
1.5 喜剧与喜剧性 | 第20-22页 |
2 中国古典喜剧的特点 | 第22-32页 |
2.1 中国古典喜剧的鉴别标准 | 第22-23页 |
2.2 中国古典喜剧的特征 | 第23-25页 |
2.3 中国古典喜剧的分类 | 第25-27页 |
2.3.1 诙谐喜剧 | 第25-26页 |
2.3.2 讽刺喜剧 | 第26页 |
2.3.3 歌颂性喜剧 | 第26-27页 |
2.4 中国古典喜剧的价值和意义 | 第27-32页 |
2.4.1 中国古典喜剧的价值 | 第27-29页 |
2.4.2 中国古典喜剧的意义 | 第29-32页 |
3 中国古典戏剧《西厢记》分析 | 第32-49页 |
3.1 古典戏剧《西厢记》演变与形成 | 第32-34页 |
3.2《西厢记》中喜剧表现手法 | 第34-37页 |
3.2.1 喜剧艺术表现基本手法 | 第34-36页 |
3.2.2《西厢记》的喜剧效果表现 | 第36-37页 |
3.3《西厢记》中角色的喜剧性 | 第37-40页 |
3.3.1 傻角张生 | 第37-38页 |
3.3.2“假意儿”莺莺 | 第38-39页 |
3.3.3 机智泼辣的红娘 | 第39-40页 |
3.4《西厢记》矛盾冲突的喜剧性分析 | 第40-44页 |
3.4.1 情境矛盾冲突的喜剧性 | 第40-41页 |
3.4.2 人物矛盾冲突的喜剧性 | 第41-44页 |
3.5《西厢记》语言的喜剧性分析 | 第44-47页 |
3.5.1.语俗谚中的喜剧性 | 第45页 |
3.5.2 插科打诨中的喜剧性 | 第45-47页 |
3.6《西厢记》喜剧性的成因分析 | 第47-49页 |
4 中国古典戏剧的发展与启示 | 第49-57页 |
4.1 戏剧古典名著的改编热潮 | 第49-52页 |
4.1.1 影视艺术产业的繁荣 | 第50页 |
4.1.2 戏剧古典名著改编热潮的原因 | 第50-51页 |
4.1.3 戏剧影视改编的勃兴 | 第51-52页 |
4.2 古典戏剧改编的启示 | 第52-57页 |
5 结语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附录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