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传播视角下城市文脉表达方法初探--以延安市北关片区城市设计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缘起 | 第13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研究缘起 | 第14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1 国外研究进程 | 第14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启示 | 第16页 |
1.3 研究视角与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1 研究视角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4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4.1 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1.4.2 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5 研究方法及框架 | 第18-21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5.2 研究框架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城市文脉与信息传播 | 第21-37页 |
2.1 城市文脉 | 第21-24页 |
2.1.1 城市文脉的概念 | 第21页 |
2.1.2 城市文脉的构成要素 | 第21-23页 |
2.1.3 城市文脉的功能 | 第23-24页 |
2.2 信息 | 第24-29页 |
2.2.1 信息概念 | 第24-25页 |
2.2.2 信息的特点 | 第25-27页 |
2.2.3 信息的分类 | 第27-28页 |
2.2.4 信息的作用 | 第28-29页 |
2.3 信息传播 | 第29-34页 |
2.3.1 信息传播的四要素 | 第29-30页 |
2.3.2 信息传播模式 | 第30-31页 |
2.3.3 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 | 第31-32页 |
2.3.4 信息传播的过程特点 | 第32-34页 |
2.4 城市文脉的信息传播概念 | 第34-35页 |
2.4.1 城市文脉的信息概念 | 第34-35页 |
2.4.2 城市文脉的信息传播模式 | 第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城市文脉的信息传播特质 | 第37-55页 |
3.1 模式特质 | 第37-45页 |
3.1.1 结构要素 | 第37-44页 |
3.1.2 模式特质 | 第44-45页 |
3.2 信号特质 | 第45-49页 |
3.2.1 源信号特质 | 第45-46页 |
3.2.2 道信号特质 | 第46-48页 |
3.2.3 宿信号特质 | 第48-49页 |
3.3 信码特质 | 第49-52页 |
3.3.1 源码特质 | 第49-50页 |
3.3.2 道码特质 | 第50-51页 |
3.3.3 宿码特质 | 第51-52页 |
3.4 噪音特质 | 第52-54页 |
3.4.1 源噪特质 | 第52-53页 |
3.4.2 道噪特质 | 第53页 |
3.4.3 宿噪特质 | 第53-5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信息传播视角下城市文脉的表达 | 第55-77页 |
4.1 噪音——影响城市文脉表达的因素 | 第55-57页 |
4.1.1 信源噪音表征 | 第55-56页 |
4.1.2 信道噪音表征 | 第56页 |
4.1.3 信宿噪音表征 | 第56-57页 |
4.2 信源编码——源信号表达 | 第57-63页 |
4.2.1 表达原则 | 第57-58页 |
4.2.2 源真保护编码 | 第58-59页 |
4.2.3 模态重构编码 | 第59-61页 |
4.2.4 功能转义编码 | 第61-63页 |
4.3 信道编码——道信号表达 | 第63-72页 |
4.3.1 表达原则 | 第64页 |
4.3.2 触媒整序编码 | 第64-67页 |
4.3.3 信息链接编码 | 第67-69页 |
4.3.4 信号连续编码 | 第69-72页 |
4.4 信宿编码——宿信号表达 | 第72-75页 |
4.4.1 表达原则 | 第72页 |
4.4.2 宿体培育编码 | 第72-73页 |
4.4.3 情境烘托编码 | 第73-74页 |
4.4.4 体验标示编码 | 第74-7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第五章 案列——延安市北关片区文脉的表达 | 第77-101页 |
5.1 信息环境 | 第77-82页 |
5.1.1 项目背景 | 第77-78页 |
5.1.2 历史信息 | 第78页 |
5.1.3 现状信息 | 第78-82页 |
5.1.4 定位信息 | 第82页 |
5.2 信息噪音——文脉的缺失 | 第82-84页 |
5.2.1 源噪表征 | 第82-83页 |
5.2.2 道噪表征 | 第83页 |
5.2.3 宿噪表征 | 第83-84页 |
5.3 续源去噪——源信号表达 | 第84-89页 |
5.3.1 保护源真 | 第84-87页 |
5.3.2 重构模态 | 第87-88页 |
5.3.3 转义功能 | 第88-89页 |
5.4 梳道降噪——道信号表达 | 第89-97页 |
5.4.1 整序媒质 | 第89-91页 |
5.4.2 链接信息 | 第91-93页 |
5.4.3 连续信号 | 第93-97页 |
5.5 育宿解噪——宿信号表达 | 第97-100页 |
5.5.1 培育宿体 | 第97-98页 |
5.5.2 烘托情境 | 第98-99页 |
5.5.3 标示体验 | 第99-10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结语 | 第101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5页 |
附录 | 第105-109页 |
附录 1:延安市城区形态演变一览表 | 第105-107页 |
附录 2:北关片区建筑造型符号一览表 | 第107-10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| 第109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