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--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

农用地分等因素参数合理值研究--以陕西省勉县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研究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1.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思路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技术路线第16-18页
第二章 农用地分等相关概念和理论第18-21页
    2.1 农用地分等相关概念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农用地分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光温生产潜力指数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产量比系数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标准样地第18页
    2.2 农用地分等相关理论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地租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土地稀缺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-21页
第三章 勉县2005年和2010年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第21-33页
    3.1 勉县区域概况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自然条件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社会经济条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土地利用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3.2 农用地分等省级等别计算技术路线及方法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农用地分等省级等别计算技术路线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农用地分等省级等别计算方法第26-28页
    3.3 勉县2005年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省级自然质量等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省级利用等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省级经济等第29-30页
    3.4 勉县2010年农用地分等成果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省级自然质量等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省级利用等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省级经济等第31页
    3.5 勉县2005年与2010年农用地分等成果对比分析第31-33页
第四章 基于不同参数值的农用地分等研究第33-52页
    4.1 农用地分等国家级等别计算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国家级自然质量等计算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国家级利用等计算方法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国家级经济等计算方法第34页
    4.2 A方案分等成果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A方案国家级自然质量等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A方案国家级利用等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A方案国家级经济等第37-38页
    4.3 B方案分等成果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B方案国家级自然质量等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B方案国家级利用等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B方案国家级经济等第41-42页
    4.4 C方案分等成果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C方案国家级自然质量等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C方案国家级利用等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C方案国家级经济等第44-46页
    4.5 D方案分等成果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D方案国家级自然质量等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D方案国家级利用等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D方案国家级经济等第48-49页
    4.6 农用地分等成果对比分析第49-52页
第五章 不同参数值分等成果检验第52-57页
    5.1 产量比系数检验第52-53页
    5.2 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检验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正态分布检验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回归分析检验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接边检验第55-57页
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 结论第57-58页
    展望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1页
附录第61-81页
    附图1 勉县第一轮农用地分等省级自然质量等别图第61-62页
    附图2 勉县第一轮农用地分等省级利用等别图第62-63页
    附图3 勉县第一轮农用地分等省级经济等别图第63-64页
    附图4 勉县第二轮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省级自然质量等别图第64-65页
    附图5 勉县第二轮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省级利用等别图第65-66页
    附图6 勉县第二轮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省级经济等别图第66-67页
    附图7 勉县第二轮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图(A)第67-68页
    附图8 勉县第二轮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国家级利用等别图(A)第68-69页
    附图9 勉县第二轮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国家级经济等别图(A)第69-70页
    附图10 勉县农用地分等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图(B)第70-71页
    附图11 勉县农用地分等国家级利用等别图(B)第71-72页
    附图12 勉县农用地分等国家级经济等别图(B)第72-73页
    附图13 勉县农用地分等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图(C)第73-74页
    附图14 勉县农用地分等国家级利用等别图(C)第74-75页
    附图15 勉县农用地分等国家级经济等别图(C)第75-76页
    附图16 勉县农用地分等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别图(D)第76-77页
    附图17 勉县农用地分等国家级利用等别图(D)第77-78页
    附图18 勉县农用地分等国家级经济等别图(D)第78-79页
    附表1 勉县“水稻-分等因素-质量分”记分规则表第79-80页
    附表2 勉县“油菜-分等因素-质量分”记分规则表第80-81页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81-82页
致谢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环境中磷化氢对水稻根际土壤性质以及有效磷的影响探究
下一篇:典型岩溶山地土壤厚度的空间插值模型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