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经济概况、经济史、经济地理论文--中国经济论文--地方经济论文

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--以贵州省为例

中文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
    1.2 当前研究现状与相关文献综述第9-10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拟解决的问题第11-12页
    1.4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12页
    1.5 概念界定第12-14页
2 经济增长、经济发展、跨越式发展的理论第14-21页
    2.1 经济增长理论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新经济增长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2.2 经济发展理论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迈克尔波特的“竞争发展阶段”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沃尔特·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赶超经济理论第17-19页
    2.3 跨越式发展理论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马克思的“跨越卡夫丁峡谷”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邓小平的“两步走”发展战略第20-21页
3 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依据第21-28页
    3.1 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3.2 全国实现同步小康的现实要求第22-23页
    3.3 欠发达地区多年以来积累的发展能力第23-26页
    3.4 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第26-28页
4 欠发达地区、发达地区与全国的对比研究第28-38页
    4.1 研究设计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研究思路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模型设计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研究假设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样本及数据选择第30页
    4.2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第30-33页
    4.3 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第33-35页
    4.4 全国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第35-36页
    4.5 结论分析第36-38页
5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第38-52页
    5.1 欠发达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发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势,实现产业联动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加强资本密集型产业投入,进行产业转型第39-41页
    5.2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经验借鉴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二站后日本的跨越式发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“亚洲四小龙”的经济腾飞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“广东四小虎”的发展模式第43-44页
    5.3 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对策第44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挖掘后发优势,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以信息化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学习赶超型产业技术,提高欠发达地区产能效率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加大教育投入,为欠发达地区提供优质人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积极推进体制和制度创新,突破欠发达地区发展界限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积极推进城市化,加大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力度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7 扶持战略产业,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第51-52页
6 研究总结第52-54页
致谢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8页
附录第58-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空间计量理论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--以贵州省为例
下一篇:新世纪四川省阿坝县民族经济发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