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9-33页 |
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9-12页 |
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与电致发光原理 | 第12-14页 |
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 | 第12-13页 |
·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原理 | 第13-14页 |
·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分类 | 第14-28页 |
·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| 第15-25页 |
·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| 第25-27页 |
·有机金属配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| 第27-28页 |
·噻吩类发光材料 | 第28-29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29-33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及计算方法 | 第33-45页 |
·有机分子的光物理过程 | 第33-37页 |
·基态与激发态 | 第33页 |
·吸收与发射 | 第33-34页 |
·荧光的产生 | 第34-35页 |
·光谱选择定则 | 第35-36页 |
·电荷转移与激发态的能量转移 | 第36-37页 |
·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| 第37-45页 |
·分子轨道理论 | 第37-38页 |
·含时密度泛函理论(TDDFT) | 第38-39页 |
·载流子迁移率的计算方法 | 第39-42页 |
·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及常用程序 | 第42-43页 |
·光谱图拟合程序Swizard | 第43-45页 |
第3章 终端取代对三噻吩衍生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影响 | 第45-55页 |
·引言 | 第45-46页 |
·计算模型和方法 | 第46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46-54页 |
·优化的几何结构 | 第46-48页 |
·前线分子轨道 | 第48-50页 |
·重组能和载流子传输速率 | 第50-51页 |
·吸收和发射光谱 | 第51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4章 全氟取代对苯-噻吩共聚物的载流子传输和光谱性质的影响 | 第55-67页 |
·引言 | 第55-56页 |
·计算模型和方法 | 第56-57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57-65页 |
·几何结构 | 第57-59页 |
·前线轨道 | 第59-61页 |
·载流子传输 | 第61-63页 |
·光谱性质 | 第63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5章 六噻吩系列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| 第67-77页 |
·引言 | 第67页 |
·计算模型和方法 | 第67-68页 |
·结果和讨论 | 第68-76页 |
·几何结构 | 第68-70页 |
·前线轨道 | 第70-72页 |
·载流子传输 | 第72-73页 |
·光谱性质 | 第73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77-79页 |
·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| 第77-78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77-78页 |
·创新点 | 第78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