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Extended 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目录 | 第11-13页 |
Contents | 第13-16页 |
图清单 | 第16-23页 |
表清单 | 第23-24页 |
变量注释表 | 第24-25页 |
1 绪论 | 第25-3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25-2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6-33页 |
1.3 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33-34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34-37页 |
2 基本顶弧形三角块模型的建立与充填体应力分析 | 第37-55页 |
2.1 巷内预充填无煤柱掘巷技术简介 | 第37-38页 |
2.2 基本顶弧形三角块的形成 | 第38-40页 |
2.3 基本顶弧形三角块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| 第40-51页 |
2.4 巷内预充填无煤柱开采适应性的判据 | 第51-5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3 一次采动影响下充填体与围岩结构的相互作用 | 第55-77页 |
3.1 充填体与“大、小结构”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模型 | 第55-58页 |
3.2 充填体及围岩应力分布规律 | 第58-64页 |
3.3 充填体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规律 | 第64-67页 |
3.4 充填体对基本顶运动的影响 | 第67-7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75-77页 |
4 二次采动影响下围岩变形与破坏特征 | 第77-93页 |
4.1 掘巷阶段围岩结构受力特征 | 第77-78页 |
4.2 掘巷阶段围岩结构稳定性的数值分析 | 第78-83页 |
4.3 二次回采阶段围岩结构运动特性 | 第83-84页 |
4.4 二次回采阶段围岩稳定性的数值模拟 | 第84-89页 |
4.5 窄煤柱与充填体的应力分布对比分析 | 第89-91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5 巷内预筑充填体的稳定性分析与参数确定 | 第93-101页 |
5.1 充填体稳定性分析 | 第93-96页 |
5.2 充填体参数的确定 | 第96-100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6 无煤柱掘巷围岩控制机理与支护技术 | 第101-109页 |
6.1 无煤柱掘巷“小结构”变形与破坏特征 | 第101-102页 |
6.2 巷内预充填无煤柱掘巷支护技术 | 第102-108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108-109页 |
7 工业性试验 | 第109-129页 |
7.1 工程地质条件 | 第109-111页 |
7.2 上工作面皮带顺槽与充填体顶板支护设计 | 第111-113页 |
7.3 本工作面无煤柱掘巷支护设计 | 第113-115页 |
7.4 巷内预充填无煤柱掘巷矿压观测 | 第115-128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128-129页 |
8 结论与展望 | 第129-132页 |
8.1 主要结论 | 第129-130页 |
8.2 创新点 | 第130页 |
8.3 研究展望 | 第130-1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2-141页 |
附录 | 第141-14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46-149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