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一、选题的意义 | 第10页 |
| 二、研究区范围及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5页 |
| 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第一章 清代之前的疏勒河流域 | 第16-25页 |
| 第一节 疏勒河流域的河流 | 第16-22页 |
| 一、冥水 | 第16-18页 |
| 二、疏勒河主河道 | 第18-21页 |
| 三、疏勒河的支流 | 第21-22页 |
| 第二节 疏勒河流域的湖沼 | 第22-24页 |
| 一、冥泽 | 第22-23页 |
| 二、哈拉淖尔 | 第23页 |
| 三、罗布淖尔 | 第23-24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| 第二章 清代疏勒河及其支流的复原研究 | 第25-53页 |
| 第一节 主要资料简介 | 第25-28页 |
| 第二节 疏勒河复原研究 | 第28-43页 |
| 一、疏勒河干流史料整理 | 第30-34页 |
| 二、疏勒河与昌马河的关系 | 第34-35页 |
| 三、清中后期疏勒河干流情况复原 | 第35-43页 |
| 第三节 党河复原研究 | 第43-47页 |
| 第四节 疏勒河其他支流的复原研究 | 第47-51页 |
| 一、巴彦山水 | 第48页 |
| 二、昌马河 | 第48页 |
| 三、头道沟、二道沟、三道沟、四道沟、五道沟、六道沟、七道沟、八道沟、九道沟、十道沟 | 第48-50页 |
| 四、沙窝泉 | 第50页 |
| 五、布朗吉尔水(柳湖水) | 第50-51页 |
| 六、札噶尔乌珠水(窟窿河) | 第51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| 第三章 清代疏勒河流域湖沼的复原研究 | 第53-63页 |
| 第一节 清代前期冥泽的消亡 | 第53-54页 |
| 第二节 花海子、布鲁湖、青山湖的复原研究 | 第54-61页 |
| 一、花海子 | 第54-57页 |
| 二、布鲁湖 | 第57-61页 |
| 三、青山湖 | 第61页 |
| 第三节 哈拉淖尔的变迁 | 第61-62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| 第四章 清代疏勒河流域河流湖沼特征 | 第63-66页 |
| 第一节 河流水文特征 | 第63-65页 |
| 一、疏勒河 | 第63-64页 |
| 二、党河 | 第64-65页 |
| 第二节 湖沼特征 | 第65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第五章 清代疏勒河流域水文环境变迁及其原因 | 第66-77页 |
| 第一节 疏勒河流域水文环境变迁 | 第66-69页 |
| 一、疏勒河 | 第67-68页 |
| 二、党河 | 第68页 |
| 三、布鲁湖 | 第68-69页 |
| 第二节 水文环境变迁原因探析 | 第69-74页 |
| 一、人口、耕地的增加是水文环境变迁的重要原因 | 第69-73页 |
| 二、人为改道 | 第73-74页 |
| 三、湖区垦种行为 | 第74页 |
| 第三节 水文环境的总体评价 | 第74-76页 |
|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| 致谢 | 第81-82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