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8-16页 |
1.1 选题依据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0-16页 |
1.3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0-11页 |
1.3.2 关于新塑料乒乓球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.3 关于奥恰技战术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3.4 关于马龙技战术的研究 | 第13-16页 |
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16-20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16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16-20页 |
2.2.1 文献资料法 | 第16页 |
2.2.2 录像观察法 | 第16-17页 |
2.2.3 数理统计法 | 第17-18页 |
2.2.3.1 三段统计法 | 第17-18页 |
2.2.4 对比分析法 | 第18-20页 |
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| 第20-56页 |
3.1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以前马龙与奥恰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| 第20-30页 |
3.1.1 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团半决赛马龙与奥恰技战术特征分析 | 第20-24页 |
3.1.2 2014年52届世乒赛男团决赛马龙与奥恰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| 第24-28页 |
3.1.3 马龙和奥恰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2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以后马龙与奥恰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| 第30-40页 |
3.2.1 2015年男子世界杯半决赛马龙与奥恰技战术特征分析 | 第30-34页 |
3.2.2 2016卡塔尔公开赛男单半决赛马龙与奥恰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| 第34-39页 |
3.2.3 马龙和奥恰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后两场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3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马龙与奥恰的技战术特征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3.1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马龙vs奥恰的技战术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3.2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奥恰vs马龙的技战术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4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马龙与奥恰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| 第42-44页 |
3.4.1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马龙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| 第42-43页 |
3.4.2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奥恰发球效果对比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5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马龙与奥恰接抢段效果对比分析 | 第44-47页 |
3.5.1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马龙接抢段效果对比分析 | 第44-46页 |
3.5.2 新塑料乒乓球前后奥恰接抢段效果对比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6 新塑料乒乓球的使用对于击球板数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7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马龙与奥恰比赛落点得失分分析 | 第48-50页 |
3.7.1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马龙比赛落点得失分分析 | 第48-49页 |
3.7.2 新塑料乒乓球使用前后奥恰比赛落点得失分分析 | 第49-50页 |
3.8 新塑料乒乓球的使用对马龙与奥恰正反手进攻技术的影响 | 第50-56页 |
3.8.1 新塑料乒乓球的使用对马龙正反手进攻技术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3.8.2 新塑料乒乓球的使用对奥恰正反手进攻技术的影响 | 第53-56页 |
第4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6-58页 |
4.1 结论 | 第56页 |
4.2 建议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附件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