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9-11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9-10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框架 | 第11-13页 |
第二章 商业街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经济学模型 | 第13-18页 |
2.1 商业街的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3-15页 |
2.1.1 商业街的定义 | 第13页 |
2.1.2 商业街的类型 | 第13-14页 |
2.1.3 商业街的主要特征 | 第14-15页 |
2.2 商业街研究的相关理论及经济学模型 | 第15-18页 |
2.2.1 服务业产业集群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2.2 经济区位结节与流量经济理论 | 第16页 |
2.2.3 社会交往理论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国内外商业街发展的情况及比较研究 | 第18-24页 |
3.1 世界著名商业街的发展模式比较 | 第18-20页 |
3.1.1 巴黎香榭丽舍大道 | 第18页 |
3.1.2 东京新宿大街 | 第18-19页 |
3.1.3 伦敦牛津街 | 第19-20页 |
3.2 我国著名商业街的发展模式比较 | 第20-23页 |
3.2.1 北京王府井大街 | 第20-21页 |
3.2.2 成都宽窄巷子 | 第21-22页 |
3.2.3 上海田子坊 | 第22-23页 |
3.3 国内外商业街发展的启示 | 第23-24页 |
第四章 城市特色商业街的发展路径及模式选择研究 | 第24-31页 |
4.1 城市特色商业街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| 第24-26页 |
4.1.1 依托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| 第24页 |
4.1.2 基于客户群定位的业态比例优化 | 第24-25页 |
4.1.3 发展规模与客流物流的可达性 | 第25页 |
4.1.4 关注建筑形态和开放空间 | 第25页 |
4.1.5 分组团规划产业集聚 | 第25页 |
4.1.6 传承及塑造文化精神 | 第25-26页 |
4.2 城市特色商业街的发展定位及市场细分 | 第26-29页 |
4.2.1 城市特色商业街的市场定位 | 第26页 |
4.2.2 城市特色商业街的市场细分 | 第26-28页 |
4.2.3 错位经营理念 | 第28-29页 |
4.3 城市特色商业街的发展路径及模式选择研究 | 第29-31页 |
4.3.1 通过政府统筹管理实现有效运行 | 第29-30页 |
4.3.2 通过国有资产企业实现市场化运行 | 第30页 |
4.3.3 通过投资主体商业经营的方式实现市场化运作 | 第30页 |
4.3.4 通过行业协会、自治组织实现有效运行 | 第30-31页 |
第五章 南开区特色商业街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和战略分析 | 第31-43页 |
5.1 南开区城区发展情况 | 第31-32页 |
5.1.1 南开区区域发展概况 | 第31页 |
5.1.2 南开区的区位优势 | 第31-32页 |
5.1.3 南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| 第32页 |
5.2 南开区商业发展分析 | 第32-36页 |
5.2.1 商业发展背景 | 第32-33页 |
5.2.2 南开区商业现状研究 | 第33-34页 |
5.2.3 “五圈九街”商业格局 | 第34-36页 |
5.3 南开区特色商业街的情况分析 | 第36-40页 |
5.3.1 九条特色商业街的发展现状 | 第36页 |
5.3.2 南开区特色商业街经营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| 第36-39页 |
5.3.3 南开区特色商业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0页 |
5.4 南开区特色商业街建设中的政府职能和战略分析 | 第40-43页 |
5.4.1 建立长效机制、统筹商业街管理 | 第40页 |
5.4.2 拓展商业空间、整合商业环境 | 第40-41页 |
5.4.3 鼓励多元化发展,搭建网络商业街 | 第41-43页 |
第六章 城市特色商业街的管理 | 第43-46页 |
6.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、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| 第43页 |
6.2 构筑法制化的商业环境、推进商业街标准化治理 | 第43-44页 |
6.3 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、实施品牌化战略管理 | 第44-46页 |
结束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