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可信控制技术及仿真系统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19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5-18页 |
1.2.1 网络可信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2 网络信任关系管理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.3 网络可信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8页 |
1.4 论文结构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网络可信控制体系研究 | 第19-28页 |
2.1 网络可信控制技术研究 | 第19-21页 |
2.1.1 名址分离技术 | 第19页 |
2.1.2 分布式信任模型 | 第19-20页 |
2.1.3 网络可信控制体系框架 | 第20-21页 |
2.2 可信接入控制 | 第21-23页 |
2.2.1 数字签名 | 第21-22页 |
2.2.2 接入名址分离 | 第22-23页 |
2.3 可信传输控制 | 第23-26页 |
2.3.1 逐跳分组验证 | 第23页 |
2.3.2 分组可信度检测机制 | 第23-26页 |
2.4 可信路由控制 | 第26-27页 |
2.4.1 路由名址分离 | 第26-27页 |
2.5 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网络可信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| 第28-59页 |
3.1 概述 | 第28页 |
3.2 仿真平台模型设计 | 第28-37页 |
3.2.1 网络模型 | 第28-29页 |
3.2.2 节点模型 | 第29-34页 |
3.2.3 主要进程模型 | 第34-37页 |
3.3 仿真平台内部信息交互设计 | 第37-39页 |
3.3.1 包格式 | 第37-38页 |
3.3.2 数据通信流程 | 第38-39页 |
3.4 仿真平台协议设计 | 第39-58页 |
3.4.1 概述 | 第39页 |
3.4.2 协议标识及格式报文设计 | 第39-46页 |
3.4.3 名址分离交互流程协议设计 | 第46-52页 |
3.4.4 可信模型交互流程协议设计 | 第52-58页 |
3.5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可信网络攻击事件分析及仿真 | 第59-90页 |
4.1 网络安全事件分类 | 第59页 |
4.2 可信控制技术对安全事件的抵御 | 第59-65页 |
4.2.1 DOS攻击 | 第59-62页 |
4.2.2 包攻击 | 第62-64页 |
4.2.3 路由攻击 | 第64-65页 |
4.3 攻击事件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65-89页 |
4.3.1 攻击事件有效性评估 | 第65-86页 |
4.3.2 网络性能评估 | 第86-89页 |
4.4 小结 | 第89-90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0-91页 |
5.1 结论 | 第90页 |
5.2 展望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4页 |
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4-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