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改性乳化沥青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改性乳化沥青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改性乳化沥青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课题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乳化沥青及其机理 | 第14-23页 |
2.1 乳化沥青的分类及形成 | 第14-16页 |
2.1.1 乳化沥青的分类 | 第14-16页 |
2.1.2 乳化沥青的形成 | 第16页 |
2.2 乳化沥青的乳化机理 | 第16-19页 |
2.2.1 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 | 第16-17页 |
2.2.2 界面膜的保护作用 | 第17-18页 |
2.2.3 双电层的稳定作用 | 第18-19页 |
2.3 乳化沥青的破乳 | 第19-23页 |
2.3.1 乳化沥青的稳定储存 | 第19-20页 |
2.3.2 乳化沥青的破乳机理 | 第20-23页 |
第三章 SBS 与 SBR 改性乳化沥青原材料的选择及制备工艺 | 第23-37页 |
3.1 原材料的选择及其技术性质分析 | 第23-26页 |
3.1.1 沥青 | 第23页 |
3.1.2 乳化剂 | 第23-24页 |
3.1.3 助剂 | 第24-25页 |
3.1.4 水 | 第25-26页 |
3.1.5 改性剂 | 第26页 |
3.2 乳化设备及乳化工艺 | 第26-33页 |
3.2.1 乳化设备 | 第26-28页 |
3.2.2 乳化工艺 | 第28-31页 |
3.2.3 乳化影响因素 | 第31-33页 |
3.3 改性乳化沥青制备流程 | 第33-37页 |
3.3.1 沥青准备 | 第33页 |
3.3.2 皂液的准备 | 第33-34页 |
3.3.3 试验温度的确定 | 第34页 |
3.3.4 改性沥青的乳化 | 第34-35页 |
3.3.5 改性乳化沥青的储存 | 第35-36页 |
3.3.6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检测方法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SBS 与 SBR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| 第37-55页 |
4.1 SBS 改性沥青的制备 | 第37-43页 |
4.1.1 制备 SBS 改性沥青的原材料 | 第37-39页 |
4.1.2 SBS 改性沥青制备工艺 | 第39-43页 |
4.2 SBS 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 | 第43-50页 |
4.2.1 SBS 改性乳化沥青原材料配伍设计方案 | 第43-46页 |
4.2.2 SBS 改性乳化沥青的亚微观结构分析 | 第46页 |
4.2.3 两种 SBS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对比 | 第46-50页 |
4.3 SBR 改性乳化沥青制备 | 第50-54页 |
4.3.1 SBR 改性乳化沥青的原材料配伍设计方案 | 第50-51页 |
4.3.2 SBR 改性乳化沥青的亚微观结构分析 | 第51页 |
4.3.3 两种 SBR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指标的对比 | 第51-5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SBS 与 SBR 改性乳化沥青粘结性能研究 | 第55-84页 |
5.1 粘层材料的性能要求 | 第55-56页 |
5.2 粘结层性能试验方法 | 第56-62页 |
5.2.1 试验方法 | 第56页 |
5.2.2 试件制备方法 | 第56-59页 |
5.2.3 试验设备及主要试验步骤 | 第59-62页 |
5.3 SBS 与 SBR 改性乳化沥青粘结性能试验研究 | 第62-81页 |
5.3.1 层间抗剪强度的构成 | 第62-63页 |
5.3.2 最佳粘层油用量的确定 | 第63-67页 |
5.3.3 粘层间粘结性能试验分析 | 第67-78页 |
5.3.4 层间耐水性试验分析 | 第78-8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4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84-87页 |
主要结论 | 第84-85页 |
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