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一、选题缘起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三、研究内容和思路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的历史渊源与基本概况 | 第12-31页 |
第一节 云意象的历史渊源 | 第12-17页 |
一、先秦:孕育和萌芽期 | 第12-13页 |
二、两汉魏晋:发展与新变期 | 第13-14页 |
三、唐宋:成熟和继续发展期 | 第14-17页 |
第二节 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的基本概况 | 第17-31页 |
一、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的分布 | 第17-25页 |
二、南宋遗民词人择取云意象的原因 | 第25-31页 |
第二章 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的艺术形态 | 第31-45页 |
第一节 云之色 | 第31-37页 |
一、“载取白云归去”之白云 | 第31-33页 |
二、“碧云句好,尽是相思”之碧云 | 第33-35页 |
三、“天际晴云开五色”之多彩云 | 第35-37页 |
第二节 云之态 | 第37-42页 |
一、薄厚之态 | 第37-39页 |
二、动静之态 | 第39-42页 |
第三节 云之境 | 第42-45页 |
一、清寒之境 | 第42-43页 |
二、幽寂之境 | 第43-45页 |
第三章 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的情感意蕴 | 第45-72页 |
第一节 情真意切的爱情和友情 | 第45-52页 |
一、缠绵悱恻的爱情 | 第45-48页 |
二、真挚深厚的友情 | 第48-52页 |
第二节 哀恸凄恻的家国身世情 | 第52-65页 |
一、国破家亡的悲恸 | 第52-56页 |
二、漂泊无依的孤苦 | 第56-59页 |
三、归思难收的乡愁 | 第59-63页 |
四、感物伤己的哀愁 | 第63-65页 |
第三节 归隐自然的闲适之情 | 第65-72页 |
一、高蹈隐逸的闲澹 | 第65-68页 |
二、醉心自然的忘我 | 第68-72页 |
第四章 南宋遗民词云意象的审美意蕴 | 第72-82页 |
第一节 骚雅 | 第72-76页 |
第二节 清空 | 第76-78页 |
第三节 凄冷 | 第78-82页 |
结语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90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