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访犯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导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研究回顾及创新之处 | 第10-11页 |
三、研究方向与史料运用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访犯概述 | 第12-19页 |
第一节 访犯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访犯对象 | 第13-17页 |
一、吏和役 | 第15-16页 |
二、地方势力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犯罪类型 | 第17-19页 |
一、抢占田宅,诈索钱财 | 第17-18页 |
二、操纵市场,贩卖私盐 | 第18页 |
三、贪污受贿,侵占课银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访犯制度的产生 | 第19-25页 |
第一节 访犯制度的历史背景 | 第19-23页 |
一、形成时间 | 第19-21页 |
二、历史背景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访犯形成的具体原因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访犯的诉讼程序 | 第25-39页 |
第一节 管辖机构 | 第25-28页 |
一、州县自侦 | 第26页 |
二、同级协助 | 第26-27页 |
三、上级覆审 | 第27-28页 |
第二节 访犯的侦查 | 第28-32页 |
一、访恶 | 第29-30页 |
二、访拿 | 第30页 |
三、造访 | 第30-31页 |
四、卖访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访犯的逮捕 | 第32-34页 |
第四节 访犯案件的审判 | 第34-39页 |
一、依法判决 | 第35-36页 |
二、情理结合 | 第36-37页 |
三、量刑特点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访犯制度的评价 | 第39-47页 |
第一节 访犯的性质、特点及价值 | 第39-41页 |
一、访犯制度的性质 | 第39页 |
二、访犯诉讼的特点 | 第39-41页 |
三、访犯制度的价值 | 第41页 |
第二节 访犯与明代社会 | 第41-44页 |
一、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二、问题的集中与解决 | 第43-44页 |
第三节 访犯制度的意义 | 第44-47页 |
一、中外相似制度评介 | 第44-45页 |
二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社会实践及取得成果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