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7页 |
1.3 本文的章节安排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空间插值法及遥感监测算法的研究 | 第19-31页 |
2.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9页 |
2.2 空间插值法的研究 | 第19-22页 |
2.3 遥感监测反演算法的研究 | 第22-30页 |
2.3.1 基于短波红外辐射数据反演的碳浓度和碳通量的研究 | 第22-28页 |
2.3.2 地面监测数据的研究 | 第28-30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中国近地面CO_2浓度的时空分布分析 | 第31-43页 |
3.1 GOSAT卫星L3级数据的验证 | 第31-34页 |
3.2 中国近地面CO_2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| 第34-41页 |
3.2.1 中国近地面CO_2浓度的时间序列分析 | 第34-37页 |
3.2.2 中国近地面CO_2浓度的空间分布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4章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碳源汇分析 | 第43-57页 |
4.1 GOSAT卫星L4级数据的验证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2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碳源汇分析 | 第45-50页 |
4.3 植被分布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分析 | 第50-56页 |
4.3.1 植被类型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4.3.2 植被覆盖率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 | 第52-5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5.1 总结 | 第57-58页 |
5.2 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