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--金属腐蚀与保护、金属表面处理论文--各种类型的金属腐蚀论文--有机物腐蚀论文

微生物EPS对碳钢和黄铜腐蚀影响与机理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胞外聚合物概述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细菌对金属材料的缓蚀机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EPS对金属腐蚀影响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胞外聚合物与金属离子络合第14-17页
    1.3 课题来源及意义第17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17-20页
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0-30页
    2.1 试验材料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细菌来源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金属试片第20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法第20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Zeta电位测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EPS蛋白质、多糖含量的测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FTIR检测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蛋白质结构的测定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腐蚀失重及腐蚀速率测试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电化学测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ICP测定金属离子浓度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原子力显微镜表面性质观测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细菌数目ATP检测第28-30页
第3章 微生物EPS性质分析第30-37页
    3.1 微生物EPS的多糖、蛋白质含量第30-31页
    3.2 微生物EPS的Zeta电位第31-32页
    3.3 微生物EPS的官能团第32-33页
    3.4 微生物EPS蛋白质结构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EPS蛋白质电泳结果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蛋白质结构测试结果第34-36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36-37页
第4章 微生物EPS抑制碳钢腐蚀机理研究第37-65页
    4.1 腐蚀速率第37-38页
    4.2 电化学测试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碳钢浸涂罗伊氏乳杆菌EPS过程电化学测试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碳钢浸涂荧光假单胞菌EPS过程电化学测试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碳钢浸涂大肠杆菌EPS过程电化学测试第41-44页
    4.3 EPS吸附Fe3+、Fe2+能力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EPS与Fe3+吸附试验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EPS与Fe2+吸附试验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EPS吸附Fe3+、Fe2+热力学研究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EPS多糖、蛋白质中羧基对吸附影响第48-51页
    4.4 碳钢表面AFM测试第51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膜厚度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均匀性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粗糙度第54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粘附力第58-60页
    4.5 碳钢表面微生物EPS抑菌能力研究第60-62页
    4.6 EPS抑制碳钢腐蚀机理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4.7 小结第63-65页
第5章 微生物EPS促进黄铜腐蚀机理研究第65-89页
    5.1 腐蚀速率第65页
    5.2 电化学测试第65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黄铜浸涂罗伊氏乳杆菌EPS过程电化学测试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黄铜浸涂荧光假单胞菌EPS过程电化学测试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黄铜浸涂大肠杆菌EPS过程电化学测试第68-70页
    5.3 EPS吸附Cu~(2+)、Zn~(2+)能力第70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EPS与Cu~(2+)吸附试验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EPS与Zn~(2+)吸附试验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EPS吸附Cu~(2+)、Zn~(2+)热力学研究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EPS糖、蛋白质中羧基对吸附影响第74-76页
    5.4 黄铜表面AFM测试第76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膜厚度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均匀性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粗糙度第78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粘附力第83-85页
    5.5 黄铜界面微生物EPS抑菌能力研究第85-86页
    5.6 EPS促进黄铜腐蚀机理分析第86-87页
    5.7 小结第87-89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9-91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89-90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90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9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第99-100页
致谢第100-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模拟烟气侧腐蚀—载荷协同作用下Super304H钢失效行为研究
下一篇:深孔贫油加工脉冲式切屑液流体的排屑与冷却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