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缩略语/符号说明 | 第10-12页 |
| 前言 | 第12-15页 |
| 一、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| 第15-26页 |
| 1.1 对象和方法 | 第15-21页 |
| 1.1.1 实验材料 | 第15-16页 |
| 1.1.2 实验方法 | 第16-21页 |
| 1.2 结果 | 第21-23页 |
| 1.2.1 肝功结果 | 第21-22页 |
| 1.2.2 肝脏及肠道肉眼观察 | 第22页 |
| 1.2.3 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| 第22-23页 |
| 1.3 讨论 | 第23-26页 |
| 二、TIP/BB环状拟似物AS-1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再灌注后肝损伤的影响 | 第26-41页 |
| 2.1 对象和方法 | 第26-34页 |
| 2.1.1 实验材料 | 第26-28页 |
| 2.1.2 实验方法 | 第28-34页 |
| 2.2 结果 | 第34-37页 |
| 2.2.1 肝功结果 | 第34-35页 |
| 2.2.2 炎性因子IL-1β及TNF-α含量 | 第35-36页 |
| 2.2.3 MPO活性分析 | 第36页 |
| 2.2.4 肝组织病理切片结果 | 第36-37页 |
| 2.3 讨论 | 第37-39页 |
| 2.3.1 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肝损伤 | 第37-38页 |
| 2.3.2 Myd88小分子拟似物AS-1 | 第38页 |
| 2.3.3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| 第38页 |
| 2.3.4 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2.3.5 对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| 第39页 |
| 2.4 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结论 | 第41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8页 |
|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48-49页 |
| 附录 | 第49-50页 |
| 综述 | 第50-7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2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