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诗道:易置的审美之维--吉约姆·阿波利奈尔短篇小说研究
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12-24页 |
第一节 吉约姆·阿波利奈尔生平与作品 | 第12-16页 |
第二节 吉约姆·阿波利奈尔的中外研究现状 | 第16-22页 |
一、阿波利奈尔作品在中国的翻译、出版状况 | 第16-17页 |
二、关于阿波利奈尔的传记作品 | 第17-18页 |
三、关于阿波利奈尔作品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2页 |
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框架 | 第22-24页 |
第一章 诗道思维的艺术渊源 | 第24-31页 |
第一节 阿波利奈尔的艺术追求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“新精神”的艺术融通 | 第25-31页 |
一、立体派的启示 | 第25-27页 |
二、图画诗的先锋性 | 第27-29页 |
三、诗与画的延伸:阿波利奈尔的小说创作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阿波利奈尔短篇小说中的诗道 | 第31-48页 |
第一节 叙事中的诗意 | 第31-40页 |
一、反讽——阿波利奈尔小说之旨 | 第32-33页 |
二、张力——阿波利奈尔小说之趣 | 第33-36页 |
三、隐喻、象征——阿波利奈尔小说之思 | 第36-40页 |
第二节 以诗道思维革新小说创作 | 第40-48页 |
一、阅读体验的陌生化效果 | 第40-42页 |
二、人物和叙事的高度符号化 | 第42-44页 |
三、视觉哲学下的新现实主义 | 第44-48页 |
第三章 小说诗道的美学内涵及其意义 | 第48-55页 |
第一节 诗歌美学之于小说 | 第48-51页 |
一、理性的写作观 | 第48-49页 |
二、多变的写作风格 | 第49-51页 |
第二节 传承与反叛共存的小说创作 | 第51-55页 |
一、传统的承袭 | 第51-53页 |
二、现代的反叛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小说诗道:阿波利奈尔的抉择 | 第55-66页 |
第一节 选择的现代性 | 第55-59页 |
一、与传统划界:反人物、反主题、反描写 | 第55-57页 |
二、选择的现代性:诗意的立体架构 | 第57-59页 |
第二节 现代性的选择:阿波利奈尔的悖谬 | 第59-66页 |
一、小说诗道的现代性前瞻 | 第59-61页 |
二、小说诗道的现代性批判 | 第61-63页 |
三、小说诗道的现代性危机 | 第63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