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导言 | 第11页 |
第一章 离岸公司、返程投资的概述 | 第11-17页 |
第一节 返程投资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一、返程投资的定义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返程投资的方式 | 第12-14页 |
一、利用特殊目的公司的返程投资 | 第13页 |
二、利用离岸公司的返程投资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离岸公司的概念、特征和价值 | 第14-17页 |
一、离岸公司的概念 | 第14页 |
二、离岸公司的法律特征 | 第14-15页 |
三、离岸公司的价值分析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离岸公司返程投资的原因、影响和表现形式 | 第17-24页 |
第一节 离岸公司返程投资的原因 | 第17-19页 |
一、套取国家对外资的优惠待遇 | 第17-18页 |
二、离岸公司的便利条件 | 第18-19页 |
三、合理避税 | 第19页 |
四、隐瞒公司实际控制者 | 第19页 |
五、政府部门的不当行为 | 第19页 |
第二节 离岸公司返程投资的影响 | 第19-23页 |
一、积极影响 | 第20页 |
二、消极影响 | 第20-23页 |
第三节 离岸公司返程投资的表现形式 | 第23-24页 |
一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| 第23页 |
二、外资并购 | 第23页 |
三、采取“协议控制”方式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离岸公司返程投资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| 第24-34页 |
第一节 外资的市场准入问题 | 第24-26页 |
一、我国外资市场准入制度的概述 | 第24-25页 |
二、返程投资的市场准入问题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避税问题 | 第26-30页 |
一、避税的概述 | 第27页 |
二、旧税法体制下的避税问题 | 第27-29页 |
三、新税法体制下的避税问题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资本外逃问题 | 第30-32页 |
一、资本外逃的概述 | 第30页 |
二、离岸公司返程投资的资本外逃问题 | 第30-32页 |
第四节 洗钱问题 | 第32-34页 |
一、洗钱的概述 | 第32-33页 |
二、离岸公司返程投资的洗钱问题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离岸公司返程投资相关法律规定 | 第34-44页 |
第一节 我国对返程投资的相关规定 | 第34-42页 |
一、公司法方面 | 第34-35页 |
二、企业所得税法方面 | 第35-38页 |
三、《75 号文》相关返程投资的规定 | 第38-40页 |
四、《10 号文》相关返程投资的规定 | 第40-41页 |
五、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》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经验 | 第42-44页 |
一、美国 | 第42-43页 |
二、澳大利亚 | 第43页 |
三、印度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完善我国离岸公司返程投资方面的建议 | 第44-50页 |
第一节 待遇的完善 | 第44-46页 |
一、逐步对外资实行“国民待遇”,实现内外资的平等待遇 | 第44-46页 |
第二节 相关规则的确定 | 第46-48页 |
一、对离岸公司和离岸管辖区进行明确界定 | 第46页 |
二、完善“受控外国公司”规则 | 第46-47页 |
三、贯彻落实“透明度”原则,加强对外资的审查 | 第47-48页 |
第三节 机制保障与行为规范 | 第48-50页 |
一、强化国内相关部门的合作,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| 第48-49页 |
二、规范政府行为 | 第49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