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现状分析 | 第12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现状分析 | 第13-15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1.2.3 研究述评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目标、究内容、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5页 |
1.3.2 拟解决的问题 | 第15页 |
1.3.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、技术路线、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3.4 课题的创新性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互联网环境下手机界面设计研究 | 第17-24页 |
2.1 手机界面设计 | 第17-19页 |
2.1.1 手机界面设计概述 | 第17-18页 |
2.1.2 手机界面设计原则与目标 | 第18页 |
2.1.3 手机界面设计流程与内容 | 第18-19页 |
2.2 互联网环境下手机界面设计分析 | 第19-23页 |
2.2.1 互联网状况下的手机界面设计变化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2.2 互联网环境下手机界面设计趋势 | 第21-22页 |
2.2.3 案例展示与评价 | 第22-23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图解思维概念及其应用于手机界面的设计方法 | 第24-40页 |
3.1 图解思维 | 第24-27页 |
3.1.1 图解思维的概念 | 第24页 |
3.1.2 图解思维的发展背景 | 第24-25页 |
3.1.3 图解思维的内外感知识别 | 第25-26页 |
3.1.4 图解思维的分类及构造 | 第26页 |
3.1.5 图解思维的行为结构原则 | 第26-27页 |
3.2 互联网环境下图解思维与手机界面设计关系分析 | 第27-34页 |
3.2.1 适应性因素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2.2 共同点关系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2.3 手机界面设计案例分析—以垃圾分类应用产品为例 | 第30-34页 |
3.3 互联网环境下手机界面的图解思维设计方法 | 第34-39页 |
3.3.1 筛选群组法 | 第34-35页 |
3.3.2 整列说明法 | 第35-36页 |
3.3.3 视点分析法 | 第36-37页 |
3.3.4 整合构造法 | 第37-38页 |
3.3.5 空间配置法 | 第38页 |
3.3.6 逻辑编排法 | 第38-3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互联网环境下垃圾分类主题手机产品中的图解思维应用分析 | 第40-53页 |
4.1 城市生活垃圾概述、分类方法及意义 | 第40-42页 |
4.1.1 城市生活垃圾概述 | 第40页 |
4.1.2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意义 | 第40页 |
4.1.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状况调查与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2 互联网环境下手机应用中的垃圾分类用户行为分析 | 第42-45页 |
4.2.1 互联网环境下手机应用中的用户行为 | 第42-43页 |
4.2.2 互联网环境下垃圾分类产品的手机应用用户行为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3 互联网环境下手机界面中的图解思维应用分析—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为例 | 第45-52页 |
4.3.1 互联网环境下手机界面中的图解思维应用于垃圾分类中的优势分析 | 第45页 |
4.3.2 互联网环境下手机界面中的图解思维应用原则与目标 | 第45-47页 |
4.3.3 产品信息框架 | 第47-51页 |
4.3.4 《循环岛》产品个性化功能设计 | 第51-5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5章 互联网环境下手机界面中的图解思维设计方法实践—以垃圾分类为例 | 第53-59页 |
5.1 筛选关联法的应用 | 第53页 |
5.2 整列构造的应用 | 第53-54页 |
5.3 视点分析法的应用 | 第54-55页 |
5.4 整合构造法的应用 | 第55-56页 |
5.5 空间配置法的应用 | 第56-57页 |
5.6 逻辑编排法的应用 | 第57-58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2-63页 |
附录 | 第63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