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14页 |
一、选题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毛泽东历史观的形成 | 第14-22页 |
第一节 毛泽东历史观形成的理论渊源 | 第14-18页 |
一、直接来源: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| 第14-15页 |
二、哲学土壤: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| 第15-18页 |
第二节 毛泽东历史观形成的实践探索 | 第18-21页 |
一、由“观念造就文明”的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探索转变 | 第18-19页 |
二、由“圣贤慈悲救世”的英雄史观到群众史观的探索转变 | 第19-20页 |
三、由温和的改良史观到暴力的革命史观的探索转变 | 第20-2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毛泽东历史观的主要内容 | 第22-34页 |
第一节 毛泽东对历史的认识 | 第22-26页 |
一、毛泽东对历史功能作用的认识 | 第22-24页 |
二、毛泽东对历史研究方法的认识 | 第24-26页 |
第二节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历史的认识 | 第26-28页 |
一、毛泽东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认识 | 第26-27页 |
二、毛泽东对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认识 | 第27-28页 |
第三节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认识 | 第28-33页 |
一、高度重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| 第28-29页 |
二、善于总结和借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| 第29-3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毛泽东历史观的特性分析 | 第34-44页 |
第一节 科学性是毛泽东历史观最基本的特性 | 第34-37页 |
一、运用历史的、具体的观点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| 第34-36页 |
二、运用唯物的、辩证的方法科学指导中国革命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阶级性是毛泽东历史观最鲜明的特性 | 第37-39页 |
一、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社会历史的发展 | 第37-38页 |
二、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国社会的特点 | 第38-39页 |
第三节 人民性是毛泽东历史观最根本的特性 | 第39-43页 |
一、毛泽东的人民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 | 第39-41页 |
二、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| 第41-4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毛泽东历史观的当代价值 | 第44-55页 |
第一节 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提供理论武器 | 第44-50页 |
一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、实质及危害 | 第44-48页 |
二、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| 第48-50页 |
第二节 为科学研究和正确对待党史国史提供历史参考 | 第50-54页 |
一、牢牢把握党史国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、主流和本质 | 第50-52页 |
二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关系 | 第52-5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