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基础科学论文--土壤学论文--水土保持论文

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耦合关系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植被地下生物量研究进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植被恢复对土壤的影响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北洛河流域植被恢复对产流产沙过程的研究第14-15页
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-22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概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气候与水文特征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土壤与植被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社会经济第15-16页
    2.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研究目标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研究内容第16页
    2.3 研究方法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样地设置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草本植被调查及多样性测度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细根生物量的获取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土壤性质测定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1页
    2.4 技术路线第21-22页
第三章 不同覆被下细根生物量及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第22-26页
    3.1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第22-23页
    3.2 研究区草本群落常见物种组成特征第23页
    3.3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下草本群落多样性指数第23-2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四章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下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第26-32页
    4.1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第26页
    4.2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下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土壤自然含水量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土壤容重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土壤持水量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土壤孔隙度第28-29页
    4.3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下的土壤机械组成第29-30页
    4.4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下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第30-31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五章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下的土壤入渗性能第32-37页
    5.1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下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第32页
    5.2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下土壤的入渗过程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5.3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下土壤入渗过程拟合第34-3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35-37页
第六章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耦合关系第37-41页
    6.1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耦合关系第37页
    6.2 本章小结第37-41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41-43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41-42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8页
致谢第48-49页
作者简介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七种蝉科昆虫精子形态及超微结构研究(半翅目:蝉科)
下一篇:长江河口大型底栖动物及游泳动物DNA条形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