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美学论文--美学理论论文--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

论社区矫正的认知、审美与伦理建构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0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3-14页
2 认知偏差与社区矫正的可能性第14-18页
    2.1 社区服刑人员的认知偏差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身心理障碍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抵触逃避与自我封闭第15页
    2.2 公众的歧视与偏见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异样的眼光与公众的误解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无形的压力:排斥与戒备第15-16页
    2.3 认知偏差的文化语境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制度本土化中的认知偏差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社区矫正的可能性第17-18页
3 基于认知的艺术治疗与审美第18-27页
    3.1 艺术治疗的认知基础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威吓惩罚与肉刑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规范预防与监禁刑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以人为本与社区矫正第22-23页
    3.2 艺术治疗的进行与评价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非监禁与刑罚谦抑性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技术化管控与刑罚人道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治本安全与刑罚轻缓化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降低执法成本与刑罚效益性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多元参与与刑罚开放性第26-27页
4 制度伦理形成的原因与发展路径第27-38页
    4.1 对公正的认知与审美的思考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刑罚制度的基础:公平与正义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神意报应论:对刑罚正当性的思考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报应论世俗化:对公正性的法律思考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报应与预防的统一:公正性的社会化思考第31-33页
    4.2 审美、伦理与人格完善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神明的敬畏与人性的压抑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人的价值与万物主宰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人权保障与社会化预防第36-38页
5 社区矫正日常生活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第38-43页
    5.1 日常生活实践的正常化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“管得住”还要“管得好”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信息技术时代的治理新路径第39-40页
    5.2 人性之善与人的全面发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发展需求的层次性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彼此成就共同成长第40-41页
    5.3 宽容之美与心理疏导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多渠道传播,达成制度认知共识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个别化矫正与专业化疏导第41-43页
6 结论第43-44页
参考文献第44-47页
附录第47-48页
致谢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西美尔的时尚传播思想及其文化张力
下一篇:美国北长老会杭州传教站研究(1854-191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