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缅边境跨国非法婚姻移民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导论 | 第9-15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(二) 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 | 第10-13页 |
1. 关于非法移民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2. 关于边境跨国非法婚姻移民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3、关于中缅边境跨国非法婚姻移民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(三) 研究目标、研究框架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| 第13-15页 |
1. 研究目标 | 第13页 |
2. 研究框架 | 第13页 |
3.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4.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一、中缅边境跨国非法婚姻移民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(一) 非法移民的概念 | 第15页 |
(二) 中缅边境跨国非法婚姻移民的界定 | 第15-18页 |
1. 地理位置界定 | 第16页 |
2. 非法入境的中缅边境跨国通婚移民 | 第16页 |
3. 合法入境、非法滞留的中缅边境跨国通婚移民 | 第16-17页 |
4. 非法入境、非法滞留的中缅边境跨国通婚移民 | 第17页 |
5. 产生事实婚姻的中缅边境跨国通婚移民 | 第17-18页 |
二、中缅边境跨国非法婚姻移民的特征 | 第18-24页 |
(一) 地域特征显著 | 第18页 |
(二) 办理结婚手续比例较低 | 第18-19页 |
(三) 方向和性别单一性突出 | 第19-20页 |
(四) 非法婚姻移民数量不断上升和扩展 | 第20-21页 |
(五) 族群通婚特征显著 | 第21页 |
(六) 婚姻移民个人条件大多“双低” | 第21-22页 |
(七) 年龄偏低,早婚、超生现象突出 | 第22-23页 |
(八) 通婚多属于有感情基础的传统婚姻 | 第23-24页 |
三、中缅边境跨国非法婚姻移民的原因分析 | 第24-33页 |
(一) 地理环境和交通因素 | 第24-25页 |
(二) 经济因素 | 第25-27页 |
(三) 政治因素 | 第27-28页 |
(四) 历史、文化和民族因素 | 第28-29页 |
(五) 补偿性婚姻 | 第29页 |
(六) 移民网络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(七) 政策和法律因素 | 第30-33页 |
四、中缅边境跨国非法婚姻移民带来的问题 | 第33-41页 |
(一) 人的安全问题 | 第33-36页 |
1. 人口安全 | 第33-34页 |
2. 婚姻移民的个人安全 | 第34-35页 |
3. 健康安全 | 第35页 |
4、子女安全 | 第35-36页 |
(二) 认同困境 | 第36-39页 |
1. 民族认同 | 第36-37页 |
2. 国家认同 | 第37-38页 |
3. 自我认同 | 第38-39页 |
(三) 边境安全问题 | 第39-41页 |
五、中缅跨境非法婚姻移民的管理措施探析 | 第41-47页 |
(一) 加强两国的交流与合作 | 第41-42页 |
(二) 适度调整相关法律政策 | 第42-44页 |
(三) 加强部门合作,共同管理 | 第44页 |
(四) 加强对婚姻移民及其家庭的教育 | 第44-45页 |
1. 文化素质 | 第44-45页 |
2. 法律意识 | 第45页 |
3. 国家认同 | 第45页 |
(五) 借助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平台 | 第45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 | 第51-55页 |
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