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| 1.1 引言 | 第10-11页 |
| 1.2 声悬浮技术 | 第11-14页 |
| 1.2.1 近声场悬浮 | 第11-13页 |
| 1.2.2 驻波悬浮 | 第13-14页 |
| 1.3 声悬浮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1.3.1 声悬浮理论的发展 | 第15页 |
| 1.3.2 声悬浮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1.4 谐振管在驻波悬浮中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| 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| 第2章 超声驻波悬浮基础理论 | 第20-28页 |
| 2.1 超声驻波的悬浮原理 | 第20-21页 |
| 2.2 声悬浮理论 | 第21-24页 |
| 2.2.1 声辐射力 | 第21-24页 |
| 2.2.2 声悬浮稳定性 | 第24页 |
| 2.3 球体的悬浮位置 | 第24-27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3章 超声压电换能器的设计 | 第28-42页 |
| 3.1 压电换能器的结构设计 | 第28-32页 |
| 3.1.1 压电换能器的结构类型 | 第28-29页 |
| 3.1.2 压电换能器振动模态的选取 | 第29-30页 |
| 3.1.3 压电换能器材料的选择 | 第30-32页 |
| 3.2 压电换能器的参数设计 | 第32-39页 |
| 3.2.1 弹性振动方程 | 第32-34页 |
| 3.2.2 振子部分的参数设计 | 第34-36页 |
| 3.2.3 变幅杆分的参数设计 | 第36-38页 |
| 3.2.4 压电换能器的模态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3.3 发射端的设计 | 第39-41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4章 谐振管对驻波悬浮影响特性的仿真分析 | 第42-58页 |
| 4.1 仿真分析模型 | 第42-43页 |
| 4.2 仿真分析方法 | 第43-46页 |
| 4.3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2页 |
| 4.3.1 不同类型声悬浮装置下谐振管对声压值的影响 | 第46-49页 |
| 4.3.2 不同反射端参数下谐振管对声压值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| 4.3.3 谐振管与反射端的组合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4.4 谐振管对驻波声场影响的数值仿真 | 第52-56页 |
| 4.4.1 数值仿真的理论依据 | 第52-53页 |
| 4.4.2 相对时间平均势的数值仿真 | 第53-54页 |
| 4.4.3 相对声悬浮力的数值仿真 | 第54-56页 |
| 4.5 小结 | 第56-58页 |
| 第5章 谐振管对驻波悬浮影响特性的实验研究 | 第58-66页 |
| 5.1 驻波悬浮测试系统的搭建 | 第58-59页 |
| 5.2 谐振管对悬浮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| 第59-63页 |
| 5.2.1 悬浮力的测量方法 | 第59-61页 |
| 5.2.2 不同反射端端面下谐振管对悬浮力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| 5.3 谐振管对悬浮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| 第63-64页 |
| 5.4 小结 | 第64-66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| 6.1 结论 | 第66-67页 |
| 6.2 展望 | 第67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| 附录一 | 第74-75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75-76页 |
| 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