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| 第10-14页 |
2 明清湘南诗人用韵的韵部系统 | 第14-52页 |
2.1 阴声韵 | 第14-28页 |
2.1.1 支微部 | 第14-18页 |
2.1.2 宵豪部 | 第18-20页 |
2.1.3 鱼模部 | 第20-22页 |
2.1.4 尤侯部 | 第22-24页 |
2.1.5 家麻部 | 第24-25页 |
2.1.6 歌戈部 | 第25-26页 |
2.1.7 灰哈部 | 第26-28页 |
2.2 阳声韵 | 第28-43页 |
2.2.1 东锺部 | 第28-30页 |
2.2.2 阳唐部 | 第30-31页 |
2.2.3 江窗部 | 第31-32页 |
2.2.4 庚青部 | 第32-34页 |
2.2.5 寒山部 | 第34-38页 |
2.2.6 真文部 | 第38-40页 |
2.2.7 侵寻部 | 第40-41页 |
2.2.8 覃盐部 | 第41-43页 |
2.3 入声韵 | 第43-46页 |
2.3.1 质昔部 | 第43-45页 |
2.3.2 屋烛部 | 第45-46页 |
2.3.3 药铎部 | 第46页 |
2.4 明清湘南古体诗用韵与《广韵》独用、同用对应表 | 第46-49页 |
2.5 明清湘南诗人韵部系统的比较表 | 第49-52页 |
3. 关于通押现象及明清湘南方言若干问题的讨论 | 第52-64页 |
3.1 入声韵与阴声韵通押 | 第52-53页 |
3.2 -m尾韵与-n尾韵或-η尾韵通押 | 第53-54页 |
3.3 -n尾韵与-η尾韵通押 | 第54-55页 |
3.4 全浊上声与去声通押 | 第55-57页 |
3.5 其它特殊韵例 | 第57-64页 |
3.5.1 庚青韵与东锺韵或江阳韵通押 | 第57-58页 |
3.5.2 灰哈部与家麻部通押 | 第58-59页 |
3.5.3 尤侯部与鱼模部通押 | 第59-60页 |
3.5.4 支微部与灰哈部通押 | 第60-61页 |
3.5.5 歌戈部与家麻部通押 | 第61页 |
3.5.6 阴声韵与阳声韵通押 | 第61页 |
3.5.7 平声与上去通押 | 第61-64页 |
4 特殊韵脚字讨论 | 第64-70页 |
4.1 与仿古有关 | 第64-68页 |
4.2 反映读音的演变 | 第68-70页 |
结语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附录 | 第73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