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--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

矿业废弃地再利用为绿色空间综合效益评价--以福建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为例

中文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5页
中文文摘第6-12页
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 1 研究背景第12-14页
    2 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理论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现实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研究目标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4.1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4.2 技术路线第17-18页
    5 创新之处第18-20页
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0-26页
    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棕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 矿业废弃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 绿色空间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 矿业遗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 矿山公园第21页
    2 相关理论基础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生命周期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恢复生态学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矿区循环经济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3 国内外矿山公园典型案例分析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 国外案例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国内案例分析第24-26页
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第26-34页
    1 废弃地再开发之生态修复研究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国外研究进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国内研究进展第27-28页
    2 废弃地再开发之景观设计研究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国外研究进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国内研究进展第29-30页
    3 废弃地再开发为绿色空间之影响因素分析第30页
    4 废弃地再开发为绿色空间之效益研究第30-31页
    5 废弃地再开发为绿色空间之可持续性评价研究第31-32页
    6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6.1 国外研究述评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6.2 国内研究述评第33-34页
第三章 矿业废弃地再开发为矿山公园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4-50页
    1 矿业废弃地再开发为矿山公园效益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1 生态效益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1.2 经济效益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3 社会效益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1.4 矿山生命周期内的社会、经济和生态主导效益及其表现第35-36页
    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科学性原则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完整性原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简明可操作性原则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 可持续性原则第37页
    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建立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生态效益指标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经济效益指标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社会效益指标第40-42页
    4 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第42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 层次分析法(AHP)确定指标权重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第46-50页
第四章 案例地选取与研究设计第50-58页
    1 案例地选取第50页
    2 研究设计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生态效益研究设计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经济效益研究设计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社会效益研究设计第55-56页
    3 数据采集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生态效益评价数据采集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经济效益评价数据采集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社会效益评价数据采集第57-58页
第五章 福建紫金矿业概况及其转型驱动机制分析第58-72页
    1 研究区概况第58-66页
        1.1 紫金矿业发展历史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1.2 紫金矿业环境事件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1.3 紫金矿业生态治理工程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1.4 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概况第62-66页
    2 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转型驱动力分析第66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外在压力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内在动力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外部支持条件第70-72页
第六章 福建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综合效益评价第72-98页
    1 生态效益评价第72-7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恢复生物多样性效益评价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提高景观美学质量效益评价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减少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效益评价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1.4 净化空气效益评价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1.5 减少水土流失效益评价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1.6 涵养水源效益评价第78-79页
    2 经济效益评价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年接待游客量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旅游投入产出比第80-81页
    3 社会效益评价第81-85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样本社会人口学特征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信度分析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福建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开发社会效益评价第84-85页
    4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及分析第85-98页
        4.1 效益值计算第85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2 评价结果分析第92-98页
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98-104页
    1 研究结论第98页
    2 对策建议第98-102页
        2.1 政府维度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环境维度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经济维度第99-102页
    3 研究不足第102-103页
    4 研究展望第103-104页
附录1 福建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开发综合效益调查问卷第104-106页
附录2 福建紫金山国家矿山公园开发综合效益研究访谈提纲第106-108页
参考文献第108-118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118-120页
致谢第120-122页
个人简历第122-124页

论文共12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跨省(区)电网输电定价机制分析
下一篇: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管理评价模型构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