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1-16页 |
(一) 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2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(四) 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二、列宁农民问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| 第16-26页 |
(一) 列宁农民问题理论的社会历史背景 | 第16-19页 |
1、历史遗留问题 | 第16-17页 |
2、现实国情 | 第17-19页 |
(二) 列宁农民问题理论的理论依据 | 第19-22页 |
1、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理论 | 第19-21页 |
2、其他学派的农民问题思想 | 第21-22页 |
(三) 列宁农民问题理论的发展历程 | 第22-26页 |
1、革命早期的初步探索 | 第22-23页 |
2、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加速发展 | 第23-24页 |
3、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曲折摸索 | 第24页 |
4、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完善成熟 | 第24-26页 |
三、列宁解决农民问题的具体实践 | 第26-33页 |
(一) 加强工农联盟,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| 第26-27页 |
1、加强工农联盟,维护苏维埃政权 | 第26-27页 |
2、保障农民民主权利,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 | 第27页 |
(二) 实行三个转变,保证农民经济利益 | 第27-31页 |
1、土地所有制从土地私有化到土地国有化转变 | 第28页 |
2、组织形式从共耕制到合作制转变 | 第28-30页 |
3、分配领域从余粮征集制到粮食税转变 | 第30-31页 |
(三) 注重农民教育,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| 第31-33页 |
四、列宁农民问题理论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 | 第33-44页 |
(一) 历史价值 | 第33-40页 |
1、马克思恩格斯农民问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| 第33-35页 |
2、毛泽东邓小平农民问题理论的理论依据 | 第35-38页 |
3、社会主义国家解决农民问题的经验 | 第38-40页 |
(二) 当代启示 | 第40-44页 |
1、必须把解决农民问题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位置 | 第40-41页 |
2、坚持以农为本,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 | 第41-42页 |
3、推进农村体制改革,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| 第42-44页 |
五、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