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墨烯中电子的类光输运研究
| 摘要 | 第6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目录 | 第10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3页 |
| 1.1 碳材料:从零维到三维 | 第12-13页 |
| 1.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1.2.1 机械分离法 | 第13-14页 |
| 1.2.2 氧化石墨还原法 | 第14页 |
| 1.2.3 外延生长法 | 第14-15页 |
| 1.2.4 化学气相沉积法 | 第15页 |
| 1.3 石墨烯的结构 | 第15-17页 |
| 1.3.1 石墨烯的晶体结构 | 第15-16页 |
| 1.3.2 石墨烯的能带结构 | 第16-17页 |
| 1.4 石墨烯的奇异特性 | 第17-19页 |
| 1.4.1 Klein 隧穿 | 第17-18页 |
| 1.4.2 反常量子霍尔效应 | 第18-19页 |
| 1.5 石墨烯的应用前景 | 第19-21页 |
| 1.5.1 良好的物理实验平台 | 第20页 |
| 1.5.2 电子器件的应用 | 第20页 |
| 1.5.3 传感器的应用 | 第20页 |
| 1.5.4 储氢材料 | 第20-21页 |
| 1.5.5 其他方面的应用 | 第21页 |
| 1.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3页 |
| 第二章 不对称静电势诱导的石墨烯波导中的导模 | 第23-35页 |
| 2.1 引言 | 第23-24页 |
| 2.2 不对称静电势诱导的石墨烯波导中的导模 | 第24-30页 |
| 2.2.1 理论模型 | 第24-25页 |
| 2.2.2 临界角 | 第25-26页 |
| 2.2.3 导模与辐射模 | 第26-27页 |
| 2.2.4 导模截止条件 | 第27-29页 |
| 2.2.5 色散关系 | 第29页 |
| 2.2.6 导模的色散方程 | 第29-30页 |
| 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0-34页 |
| 2.4 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三章 周期序列石墨烯超晶格中的透射禁带 | 第35-49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5-36页 |
| 3.2 传输矩阵法 | 第36-41页 |
| 3.3 周期序列的石墨烯超晶格中的透射禁带 | 第41-48页 |
| 3.3.1 周期结构的石墨烯超晶格的模型 | 第41-42页 |
| 3.3.2 超晶格各参数对透射禁带的影响 | 第42-47页 |
| 3.3.3 超晶格中的电导和 Fano 因子 | 第47-48页 |
| 3.4 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四章 一维周期石墨烯超晶格中的共振分裂 | 第49-62页 |
| 4.1 引言 | 第49-50页 |
| 4.2 电子的透射率 | 第50-54页 |
| 4.2.1 单势垒情形 | 第50-52页 |
| 4.2.2 周期势垒 | 第52-54页 |
| 4.3 周期结构的共振特性 | 第54-59页 |
| 4.3.1 共振条件 | 第54-55页 |
| 4.3.2 共振分裂 | 第55-57页 |
| 4.3.3 超晶格各参数对共振分裂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| 4.4 电导和 Fano 因子的共振分裂 | 第59-61页 |
| 4.5 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| 5.1 结论 | 第62-63页 |
| 5.2 展望 | 第63-6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4-75页 |
|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| 第75-76页 |
|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| 第76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