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前言 | 第7-12页 |
第一节 研究缘起 | 第7-9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第一章 孙奇逢后学的崛起 | 第12-23页 |
第一节 河北容城讲学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河南夏峰讲学 | 第13-15页 |
第三节 孙奇逢学术倾向 | 第15-23页 |
第二章 孙奇逢后学传略 | 第23-39页 |
第一节 主程朱者 | 第23-28页 |
第二节 主陆王者 | 第28-33页 |
第三节 主兼融者 | 第33-39页 |
第三章 孙奇逢后学学术分野探析 | 第39-58页 |
第一节 主程朱者思想特点 | 第39-42页 |
第二节 主陆王者思想特点 | 第42-46页 |
第三节 主兼融者思想特点 | 第46-52页 |
第四节 学术分野之探析 | 第52-58页 |
第四章 孙奇逢后学学术价值及地位 | 第58-64页 |
第一节 孙奇逢后学之学术价值 | 第58-60页 |
第二节 孙奇逢后学之历史地位 | 第60-62页 |
第三节 孙奇逢后学的现代价值 | 第62-64页 |
结语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附录 | 第67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