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流河流域径流模拟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1.2.1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1.2.2 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2.3 统计降尺度方法SDSM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依据及内容 | 第14-17页 |
1.3.1 研究依据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1.4 技术路线图与研究工具 | 第17-19页 |
1.4.1 技术路线图 | 第17页 |
1.4.2 研究工具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模型介绍 | 第19-29页 |
2.1 研究区流域概况 | 第19-21页 |
2.1.1 流域概况 | 第19-20页 |
2.1.2 碧流河水文要素变化 | 第20-21页 |
2.2 SWAT模型介绍、原理及步骤 | 第21-25页 |
2.2.1 模型介绍 | 第21页 |
2.2.2 模型结构 | 第21页 |
2.2.3 模型原理 | 第21-24页 |
2.2.4 模型的评价指标 | 第24-25页 |
2.3 SWAT-CUP及SUFI-2算法介绍 | 第25页 |
2.4 SDSM模型介绍、原理及步骤 | 第25-27页 |
2.4.1 SDSM模型介绍 | 第25-26页 |
2.4.2 模型原理 | 第26页 |
2.4.3 模型运行主要步骤 | 第26-27页 |
2.5 CMIP5介绍及CanESM2模式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SWAT模型的建立与运行 | 第29-39页 |
3.1 数据准备 | 第29-33页 |
3.1.1 水文数据 | 第29页 |
3.1.2 气象数据 | 第29-30页 |
3.1.3 空间数据 | 第30-33页 |
3.2 模型构建 | 第33-34页 |
3.2.1 子流域划分 | 第33-34页 |
3.2.2 水文响应单元(HRU)划分 | 第34页 |
3.2.3 气象资料输入 | 第34页 |
3.2.4 模型运行 | 第34页 |
3.3 结果分析 | 第34-38页 |
3.3.1 参数敏感性分析及参数率定 | 第34-36页 |
3.3.2 模型模拟结果分析及评价 | 第36-38页 |
3.3.3 不确定性分析 | 第38页 |
3.4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气候降尺度研究 | 第39-53页 |
4.1 数据准备 | 第39页 |
4.2 流域SDSM降尺度模型建立 | 第39-42页 |
4.2.1 筛选预报因子 | 第39-40页 |
4.2.2 模型率定 | 第40-42页 |
4.3 模型效果分析 | 第42-51页 |
4.3.1 日最高气温模拟效果评价 | 第42-45页 |
4.3.2 日最低气温模拟效果评价 | 第45-48页 |
4.3.3 日降水量模拟效果评价 | 第48-51页 |
4.4 不确定性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5 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未来气候情景下的径流响应 | 第53-65页 |
5.1 未来情景气象要素模拟 | 第53-61页 |
5.1.1 最高气温 | 第53-55页 |
5.1.2 最低气温 | 第55-58页 |
5.1.3 降水量 | 第58-61页 |
5.2 未来气候情景的径流变化 | 第61-62页 |
5.3 小结 | 第62-6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9页 |
6.1 研究成果与结论 | 第65-66页 |
6.2 论文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| 第66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