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主要工作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结构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SDWAN研究现状以及相关背景分析 | 第15-31页 |
2.1 SDWAN解决方案分析 | 第15-24页 |
2.1.1 Google B4解决方案 | 第15-19页 |
2.1.2 Cisco ACI解决方案 | 第19-21页 |
2.1.3 Juniper NorthStar解决方案 | 第21-23页 |
2.1.4 当前SDNWAN解决方案的局限性 | 第23-24页 |
2.2 SDN相关技术分析 | 第24-27页 |
2.2.1 Segment Routing技术 | 第24-26页 |
2.2.2 Overlay网络 | 第26页 |
2.2.3 相关技术在SDN中的应用 | 第26-27页 |
2.3 开源控制器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3.1 OpenDaylight控制器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3.2 ONOS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.3 SDN控制器对SDWAN代理设计的参考意义 | 第29页 |
2.4 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SDWAN分布式控制代理关键技术研究 | 第31-45页 |
3.1 SDWAN分布式控制介绍 | 第31-32页 |
3.2 本地虚拟路径保护研究 | 第32-36页 |
3.2.1 传统SDN路径保护的问题 | 第32-33页 |
3.2.2 本地虚拟路径保护需求 | 第33页 |
3.2.3 主备虚拟路径标签管理技术 | 第33-34页 |
3.2.4 多级流表的应用 | 第34页 |
3.2.5 虚拟路径切换过程 | 第34-36页 |
3.3 路由协议控制研究 | 第36-39页 |
3.3.1 路由协议路径修复的问题 | 第36-37页 |
3.3.2 路由协议控制需求 | 第37-38页 |
3.3.3 破坏度计算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3.4 破坏度与路由参数选择 | 第39页 |
3.4 路由表转流表研究 | 第39-44页 |
3.4.1 路由协议和OpenFlow控制混合部署方法 | 第39-40页 |
3.4.2 路由协议和OpenFlow控制混合部署的问题 | 第40-41页 |
3.4.3 路由表分类 | 第41-42页 |
3.4.4 路由表转流表过程 | 第42-44页 |
3.5 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SDWAN分布式控制代理关键技术设计与实现 | 第45-75页 |
4.1 SDWAN系统部署 | 第45-46页 |
4.2 代理架构 | 第46-47页 |
4.3 PMAO 1.0相对于PMA的改进 | 第47-55页 |
4.3.1 增加多种南向设备的支持 | 第47-52页 |
4.3.2 使用IP in IP隧道封装用户流量 | 第52-53页 |
4.3.3 更改拓扑获取方式 | 第53-55页 |
4.4 本地虚拟路径保护设计和实现 | 第55-64页 |
4.4.1 本地虚拟路径保护设计 | 第55-58页 |
4.4.2 本地虚拟路径保护实现 | 第58-64页 |
4.5 路由协议控制设计和实现 | 第64-67页 |
4.5.1 路由协议控制设计 | 第64-65页 |
4.5.2 路由协议控制实现 | 第65-67页 |
4.6 路由表转OpenFlow流表设计和实现 | 第67-69页 |
4.6.1 路由表转OpenFlow流表设计 | 第67-68页 |
4.6.2 路由表转OpenFlow流表实现 | 第68-69页 |
4.7 日志模块设计和实现 | 第69-74页 |
4.7.1 日志模块需求分析 | 第69-70页 |
4.7.2 日志模块设计 | 第70-73页 |
4.7.3 日志模块实现 | 第73-74页 |
4.8 小结 | 第74-75页 |
第五章 SDWAN分布式控制代理架构优化与重构 | 第75-103页 |
5.1 第一版代理的问题 | 第75页 |
5.2 第二版代理需求分析 | 第75-77页 |
5.3 第二版代理架构 | 第77-80页 |
5.4 第二版代理的改进 | 第80-81页 |
5.5 第二版代理主要模块设计 | 第81-94页 |
5.5.1 模块加载系统 | 第81-84页 |
5.5.2 通信模块 | 第84-87页 |
5.5.3 链路探测模块 | 第87-88页 |
5.5.4 配置管理模块 | 第88页 |
5.5.5 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| 第88-90页 |
5.5.6 路由管理模块 | 第90-93页 |
5.5.7 流表管理模块 | 第93-94页 |
5.6 第二版代理主要模块实现 | 第94-101页 |
5.6.1 模块加载系统 | 第94-96页 |
5.6.2 通信模块 | 第96-99页 |
5.6.3 链路探测模块 | 第99-101页 |
5.7 小结 | 第101-103页 |
第六章 功能与性能测试 | 第103-127页 |
6.1 测试环境 | 第103-105页 |
6.1.1 测试说明 | 第103页 |
6.1.2 测试软硬件环境 | 第103-104页 |
6.1.3 测试拓扑 | 第104页 |
6.1.4 测试内容 | 第104页 |
6.1.5 测试目的 | 第104-105页 |
6.1.6 测试方法 | 第105页 |
6.1.7 测试指标 | 第105页 |
6.2 功能测试 | 第105-119页 |
6.2.1 本地路径保护切换测试 | 第105-113页 |
6.2.2 路由协议控制功能测试 | 第113-115页 |
6.2.3 路由表转流表功能测试 | 第115-118页 |
6.2.4 日志功能测试 | 第118-119页 |
6.3 性能测试 | 第119-125页 |
6.3.1 测试用例清单 | 第119页 |
6.3.2 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119-125页 |
6.4 小结 | 第125-127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工作展望 | 第127-129页 |
7.1 总结 | 第127页 |
7.2 进一步工作 | 第127-1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9-131页 |
致谢 | 第131-133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研发成果 | 第1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