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中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3-16页 |
第2章 青海高原结核分枝杆菌表型耐药情况 | 第16-25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16页 |
1.1.1 实验菌株及培养基 | 第16页 |
1.1.2 实验仪器 | 第16页 |
1.2 实验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2.1 结核菌株培养 | 第16-17页 |
1.2.2 药敏实验 | 第17页 |
1.2.3 质量控制 | 第17页 |
1.2.4 细菌培养判断 | 第17页 |
1.2.5 药敏结果判断 | 第17-18页 |
1.2.6 结果分析 | 第18页 |
2. 实验结果 | 第18-23页 |
2.1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状况 | 第18页 |
2.2 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 | 第18-20页 |
2.3 结核分枝杆菌多重耐药及广泛耐药情况 | 第20页 |
2.4 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来源地区的耐药状况 | 第20页 |
2.5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情况与人口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| 第20-23页 |
3. 讨论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基因突变特征 | 第25-53页 |
1.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0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25-26页 |
1.1.1 实验菌株 | 第25页 |
1.1.2 实验试剂 | 第25页 |
1.1.3 实验器材 | 第25-26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26-30页 |
1.2.1 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灭活 | 第26页 |
1.2.2 电泳液配置 | 第26页 |
1.2.31 %凝胶配置 | 第26-27页 |
1.2.4 引物设计 | 第27页 |
1.2.5 INH耐药相关基因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 | 第27-28页 |
1.2.6 RFP耐药相关基因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 | 第28-29页 |
1.2.7 EMB耐药相关基因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 | 第29页 |
1.2.8 SM耐药相关基因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 | 第29页 |
1.2.9 基因测序 | 第29-30页 |
1.2.10 统计学方法 | 第30页 |
2. 实验结果 | 第30-44页 |
2.1 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 | 第30-34页 |
2.1.1 katG基因突变特征 | 第30-33页 |
2.1.2 katG基因测序对结核菌异烟肼耐药的诊断价值 | 第33页 |
2.1.3 oxyR-ahpC间隔区突变特征 | 第33-34页 |
2.1.4 pre-inhA突变特征 | 第34页 |
2.2 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 | 第34-37页 |
2.2.1 rpoB基因突变特征 | 第34-37页 |
2.2.2 rpoB基因测序对结核菌利福平耐药的诊断价值 | 第37页 |
2.3 乙胺丁醇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 | 第37-40页 |
2.3.1 embB基因突变特征 | 第37-39页 |
2.3.2 embB基因测序对结核菌利福平耐药的诊断价值 | 第39-40页 |
2.4 链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 | 第40-44页 |
2.4.1 rpsL基因突变特征 | 第40-41页 |
2.4.2 gidB基因突变特征 | 第41-43页 |
2.4.3 rpsL基因测序对结核菌利福平耐药的诊断价值 | 第43-44页 |
3. 讨论 | 第44-53页 |
全文总结 | 第53-54页 |
展望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6-67页 |
综述 | 第6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