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绪言 | 第8-9页 |
|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1页 |
| 1.1 案由 | 第9页 |
| 1.2 基本案情 | 第9页 |
| 1.3 分歧意见 | 第9-10页 |
| 1.4 争议焦点 | 第10-11页 |
| 第二章 如何界定三罪的主体范围 | 第11-17页 |
| 2.1 贪污罪、职务侵占罪与诈骗罪的主体范围 | 第11-12页 |
| 2.2 委托与委派 | 第12-14页 |
| 2.2.1 委托 | 第12-13页 |
| 2.2.2 委派 | 第13-14页 |
| 2.2.3 委托与委派人员从事公务的区别 | 第14页 |
| 2.3 国有控股、参股企业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| 第14-17页 |
| 第三章 关于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” | 第17-21页 |
| 3.1 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”与“利用工作上的便利” | 第17-18页 |
| 3.2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之“利用职务之便”之比较 | 第18页 |
| 3.3 医生开处方套取药品是否属于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| 第18-21页 |
| 第四章 关于“本单位财物” | 第21-26页 |
| 4.1 本单位财物 | 第21-22页 |
| 4.1.1 单位 | 第21页 |
| 4.1.2 占有与持有 | 第21-22页 |
| 4.2 国有性质单位的财物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| 第22-24页 |
| 4.3 混合经济组织的财物能否成为贪污罪的犯罪对象 | 第24-26页 |
| 第五章 如何把握本案的犯罪数额 | 第26-32页 |
| 5.1 三罪的数额起点标准 | 第26页 |
| 5.2 共犯中如何计算个人的犯罪数额 | 第26-30页 |
| 5.3 本案中行为人犯罪数额的具体认定 | 第30-32页 |
| 结语 | 第32-3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3-34页 |
| 致谢 | 第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