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象思维的“天龙竭”分期辨治方案对IPF的综合疗效观察
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英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| 第11-12页 |
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12-41页 |
前言 | 第12-13页 |
一.临床资料 | 第13-15页 |
1.病例来源 | 第13页 |
2.受试对象的选择 | 第13-15页 |
2.1 纳入标准 | 第13-14页 |
2.2 排出标准 | 第14页 |
2.3 剔除与脱落标准 | 第14-15页 |
二.研究方法 | 第15-19页 |
1.样本量的确定和分组方法 | 第15页 |
2.干预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1 中药试验组 | 第15-16页 |
2.2 西药对照组 | 第16页 |
3.评价指标 | 第16-19页 |
3.1 实验室核心指标 | 第16-17页 |
3.2 临床症状核心指标 | 第17-18页 |
3.3 生活质量评价 | 第18页 |
3.4 阳虚可视化指标:TTM | 第18页 |
3.5 安全性评价 | 第18-19页 |
3.5.1 评价指标 | 第18-19页 |
3.5.2 评价标准 | 第19页 |
4.记录方法 | 第19页 |
5.统计学方法 | 第19页 |
三.研究结果 | 第19-30页 |
1.一般资料分析 | 第19-22页 |
1.1 临床入组情况 | 第19-20页 |
1.2 患者基线情况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临床研究结果 | 第22-30页 |
2.1 肺功能指标 | 第22-24页 |
2.2 胸部HRCT疗效指标 | 第24-25页 |
2.3 mMRC评分评分表相关指标 | 第25页 |
2.4 咳嗽视觉模拟评分指标 | 第25-26页 |
2.5 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比较 | 第26-27页 |
2.6 热成像 TMM 比较结果 | 第27-29页 |
2.7 安全性指标评价 | 第29-30页 |
2.7.1 肝肾功能指标评价 | 第29-30页 |
2.7.2 其他指标评价 | 第30页 |
2.7.3 不良反应监测 | 第30页 |
四.讨论 | 第30-37页 |
1.象思维阐述 | 第31页 |
2.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广泛应用 | 第31-33页 |
2.1 以“取类比象”构建中医思维模式 | 第31-32页 |
2.2 以“取类比象”构建中医理论体系 | 第32-33页 |
3.从象思维角度解析IPF的核心病机 | 第33-34页 |
4.“天龙竭”分期论治方案阐析 | 第34-35页 |
5.结果分析 | 第35-37页 |
5.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结果分析 | 第35页 |
5.2 肺功能结果分析 | 第35页 |
5.3 胸部高分辨CT结果分析 | 第35-36页 |
5.4 m MRC评分表相关指标结果分析 | 第36页 |
5.5 咳嗽视觉评分结果分析 | 第36页 |
5.6 圣乔治呼吸问卷结果分析 | 第36页 |
5.7 热成像结果分析 | 第36-37页 |
5.8 安全性指标结果分析 | 第37页 |
五.结论 | 第37-38页 |
不足与展望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4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附录 | 第53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